三、是非判斷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26、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生,是教育實踐活動的對象。( )
27、制度化教育對于整個社會的深刻影響可以用“學歷社會”來描述。( ?。?BR>
28、“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為人,人是完全的教育的結果,”這是柏拉圖的言論。( ?。?BR>
29、班主任是指全面負責一個教學班學生的思想、學習、健康與生活等工作的教師,這一概念產生于個別教學制。( ?。?br />30、我國最早的小學產生于1878年張煥綸所創辦的上海正蒙書院小班。( ?。?BR>
31、一個好的班集體必須具備明確的共同目標。( ?。?BR>
32、衡量人們思想品德高低好壞的根本標志是道德情感。( )
33、與課堂教學相比,學生在課外活動組織上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BR>
34、教師是一種專業化的技術職業。( ?。?BR>
35、教學通過系統知識技能的傳授和掌握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因而教學同智育是相同的。( ?。?BR>
36、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边@體現了德育的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 ?。?BR>
37、通過創設良好的情境,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品德的方法叫鍛煉法。( ?。?BR>
38、智育是嚴密組織起來的傳授系統知識、促進學生發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BR>
39、班集體的發展目標一般可分為近期、中期和遠期三種,目標的提出由易到難、由近到遠、逐步提高。( )
40、我國的義務教育實行的是國務院領導下,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管理體制。(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