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取得教學成功的內因是( )。
A.教師的主導作用
B.學校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體作用
D.學生的主體作用
2、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是( )。
A.培養無條件效忠于國家的武士
B.培養身心和諧發展的能履行公民職責的人
C.培養演說家和雄辯家
D.培養虔信上帝的宗教人士
3、課程的特點在于動手“做”,在于手腦并用,以獲得直接經驗,這種課程類型屬于( )。
A.學科課程
B.活動課程
C.學生課程
D.課程
4、小學課程設計的最終目的是( )。
A.將優秀的文化成果傳授給學生
B.實現愛國教育
C.實現教育目的和學校培養目標
D.使兒童學會學習,學會適應社會
5、教育學中所研究的教育,主要是( )的教育。
A.內涵式
B.廣泛
C.狹義
D.廣義
6、17世紀英國的洛克在《教育漫話》一書中認為,“我們日常所見的人中,他們之所以或好或壞,或有用或無用,十分之九都是他們的教育所決定的。”這是( )。
A.環境決定論的觀點
B.遺傳決定論的觀點
C.多因素相互作用論的觀點
D.基因決定論的觀點
7、設計教學法的提出者是( )。
A.杜威
B.華虛朋
C.伯克赫斯特
D.克伯屈
8、人們常說的“聰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個體身心發展的( )。
A.互補性
B.個別差異性
C.不平衡性
D.階段性
9、《義務教育法實施條例》屬于( )。
A.教育行政法規
B.教育法律
C.地方性教育法規
D.教育規章
10、把課程用于教育科學的專門術語,始于( )。
A.夸美紐斯
B.麥克費爾
C.華生
D.斯賓塞
11、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漸進,這是因為( )。
A.學生只有機械記憶的能力
B.教師的知識、能力是不一樣的
C.教育活動中要遵循人的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D.教育活動完全受到人的遺傳素質的制約
12、給中世紀脫離兒童實際生活的經院式教學以沉重打擊的進步是提出了( )。
A.因材施教教學原則
B.啟發性教學原則
C.直觀性教學原則
D.鞏固性教學原則
13、考試的中心環節是( )。
A.閱卷
B.監考
C.測驗
D.命題
14、我國封建社會后期教育的主要內容是( )。
A.六藝
B.八股文
C.自然科學
D.四書、五經
15、陶行知先生倡導的“生活教育”、“教學做合一”的思想,落實在課程類型上表現為( )。
A.學科課程
B.綜合課程
C.活動課程
D.隱性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