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教師在對教具和實驗進行演示操作的同時,最重要的是必須( )。
A.講解操作的要領
B.講解相關的書本知識
C.指導學生觀察
D.激發學生的興趣
2、我國保護少年兒童權益的專項法律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C.《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3、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在《行為主義》一書中寫道:“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一個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環境,讓我在這個環境里養育他們,我可擔保,任意選擇一個,不論他父母的才干、傾向、愛好如何,他父母的職業及種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們訓練成為任何一種人物—醫生、律師、藝術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強盜。”這是( )。
A.遺傳決定論的觀點
B.環境決定論的觀點
C.家庭決定論的觀點
D.兒童決定論的觀點
4、在世界教育史上被認為是“科學教育學奠基人”的是( )。
A.夸美紐斯
B.赫爾巴特
C.杜威
D.梅伊曼
5、教學研究的第一步是( )。
A.研究方法的設計
B.研究課題的選擇
C.研究方案的實施
D.論文和報告的撰寫
6、( )會影響各級各類學校在教育結構中的比例。
A.人口的性別結構
B.人口的年齡結構
C.人口的文化結構
D.人口的階級結構
7、戰國后期出現的( )是我國最早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系統闡述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務等,是罕見的世界教育思想遺產。
A.《論語》
B.《孟子》
C.《學記》
D.《春秋》
8、德育過程從本質上說就是( )統一的過程。
A.個體與環境
B.個體與社會
C.個體與教育
D.個體社會化與社會規范個體化
9、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起( )作用。
A.主體
B.輔導
C.從屬
D.主導
10、從課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課程分為工具性課程、知識性課程、技能性課程和( )。
A.程序性課程
B.練習性課程
C.地方性課程
D.實踐性課程
11、中國古代“內發論”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墨子
12、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力量。
A.權力
B.權威
C.威嚴
D.人格
13、以分班、分組為測驗的根本目的的是( )。
A.安置性測驗
B.形成性測驗
C.成就測驗
D.標準測驗
14、“教學相長”、“循序漸進”等教學原則最早出自( )。
A.《學記》
B.《論語》
C.《尚書》
D.《孟子》
15、《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布于( )。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