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析】世界上第一項義務教育法是德國在1619年頒布的。
2.×【解析】題干的觀點是威爾遜的主張。
3.×【解析】教育只有人類社會才有,動物界沒有教育,所以教育是人類特有的社會現象。
4.×【解析】嚴格意義上的學校教育系統在19世紀下半期基本形成。
5.×【解析】學生有獲得公正評價權,在學業期滿后有獲得相應的學業成績證明和畢業證書的權利,學校不得隨意扣發。
6.×【解析】研究型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態度與能力。
7.×【解析】思孟學派在孔子的“學一一思一行”的基礎上形成了這樣的認識。
8.×【解析】L好一節課的先決條件是備好課。
9.×【解析】政治教育是德育的一個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德育還有思想和道德教育。
10.√【解析】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和管理者,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中心。
11.√【解析】制度化教育越成熟.對社會的影響就越深刻,甚至形成了學歷社會。
12.×【解析】最早的小學產生于殷周時期,題干所指是近代小學的開始。
13.×【解析】內發論強凋人的身心發展的力量源于人自身的內在需要。
14.×【解析】學生是教育對象,但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
15.×【解析】班級秩序一旦初步形成.就不要輕易去改變。
16.×【解析】教師是德育過程中教育者的一部分,此外還有其他人和群體也可以是德育過程中的教育者。
17.√【解析】當他們為德育對象時,他們是德育的客體,當他們進行自我品德教育和對其他對象產生影響時.他們又是德育的主體。
18.×【解析】是間接經驗,直接經驗是學習間接經驗的基礎。
19.×【解析】教學是師生共同活動的互動過程,僅把教學理解為一種單向的授受關系是片面的。
20.√【解析】小學教育的內容都是最普遍、最基礎的,是對人的一生影響最大的、最長遠的內容,所以此觀點是正確的。
四、情景題
(—)
1.D【解析】班主任不讓濤濤上課,侵犯了其受教育權。
2.AC【解析】I3項侵犯學生的身心健康權,D項不屬于教師的權利。
3.AC【解析】BI)項只會讓學生注意力更不集中。
4.ABCD【解析】保護未成年人的工作應當遵循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適應術成年人身心發展的特點、教育與保護相結合四個原則。
(二)
1.C【解析】“稻子”就好比學校教育中的后進生,經過教育是可以向好的方面轉化的。
2.ABCD【解析】我國新課程倡導的學生觀包括學生是獨立的人,是發展的人,是具有獨立意義的責權主體。
3.ABC【解析】班主任的領導方式包括權威的、民主的和放任的。
4.D【解析】當班級中存在后進生,而班主任放任不管,這是典型的放任式領導方式。
考前大家都在看:江西省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 考點速記 看題做題 基礎鞏固練習
江西教師資格培訓保過>>告別盲目備考,講師帶你快速秒殺考點 免費試聽>>(8年培訓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