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題
1.通常所說的規則、原理、原則屬于( )。
2.按反映活動的深度來劃分,知識可分為( )和( )。
3.根據新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的關系,知識的學習可以分為( )、( )和( )。
4.在知識學習的三階段中,應解決的主要心理問題分別是知識的( )、( )和( )。
5.( )是理解科學知識的起點,是學生由不知到知的開端,是知識獲得的首要環節。
6.學生對于知識的概括存在兩種不同的類型,即( )和( )。
7.比較主要有兩種方式∶( )和( )。
8.在學習達到剛好記憶水平以后再進行的學習稱之為( )。
9.研究表明,學習的熟練程度達到( )%時,記憶效果最好。
10.根據反映活動的深度不同,知識可分為( )和( ),前者分為( )和( )兩種水平,后者包( )和( )兩種形式。
11.下位學習包括兩種形式∶( )和( )。
12.( )也叫操作性知識,是個體難以清楚陳述、只能借助于某種作業形式間接推測其存在的知識。
13.關于遺忘產生原因的解釋有許多學說,比如( )、干擾說、同化說和動機說等。
14.教師啟發學生進行自覺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 )。
15.短時記憶一般包括兩個成分,一是( ),即輸入的信息沒有經過進一步加工;另一個成分是( ),指從長時記憶貯存中提取的正在使用的知識信息。
16.( )指空間上接近、時間上連續、形狀上相同、顏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構成一個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