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簡述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
答:(一)學與教的要素。
(1)學生。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因素。研究“學”與“教”互動過程,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的差異包括個體差異、群體差異。個體差異包括學生的智能發展水平、原有知識的起點水平、學習方式、興趣和需要等方面的個體差異。群體差異包括年齡、性別和社會文化等差異。
(2)教師。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并不否定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是教與學互動過程中的指導者。
(3)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是教學大綱、教材和課程等,這是在學與教的互動過程中有意傳遞的主要信息部分。
(4)教學媒體。教學媒體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是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是師生之間傳遞信息的工具。
(5)教學環境。教學環境一般包括兩個方面:物質環境和社會環境。前者主要涉及課堂的自然條件;后者主要包括課堂紀律、課堂氣氛、師生關系、同學關系、校風以及文化背景等。
(二)學習與教學過程。
(1)學習過程:學習過程是指學生在學校情境中通過與教師、同學、教學媒體、教學內容相互作用獲得教學信息,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的過程。
(2)教學過程:是指教師使用教學媒體傳遞教學內容的過程。教學過程一般由教學設計、組織教學活動、師生互動信息交流以及教學評價等過程構成。
(3)評價和反思過程:是指對整個教學過程的效果和價值進行評估,并與預期的目標進行比較和反思,以達到對教學過程和學習過程的監控和調節,提高學與教互動過程的有效性,增強教師和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這個過程雖然是一個獨立的過程,但它始終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在教學過程中,學與教的五種因素共同影響了三個過程,而且三個過程交織在一起,互相影響。
33.布魯納總結的教育心理學,表現在哪四個方面?★★★★☆
答:第一,主動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學生主動參與教與學的過程,并對自身的心理活動做更多的控制。
第二,反思性研究,研究如何促使學生從內部理解所學內容的意義,并對學習進行自我調節。
第三,合作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學生共享教與學過程中所涉及的人類資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將學生組織起來一起學習。
第四,社會文化研究,研究社會文化背景是如何影響學習過程和結果的。
34.簡述教育心理學的意義。★★★☆☆
答:(1)增加對學校教育過程和學習過程的理解。教育心理學的主要貢獻就在于它能彌補人們對學校教育過程理解的不足并且改正人們的誤解;它可以幫助教師對教育現象形成新的科學認識。
(2)教育心理學知識是所有教師的專業基礎。教師應該具備一定水平的學科專業知識和教育心理學專業素養。
(3)有助于科學地總結教育教學經驗,提高自覺性,減少盲目性。
(4)提供了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研究的理論和方法基礎。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