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論述認知結構遷移理論。★★★★☆
答:是由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提出的,他認為,一切有意義的學習都是在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產生的,不受原有認知結構影響的有意義學習是不存在的。學生學習新知識時,認知結構可利用性高、可辨別性大、穩定性強,就能促進對新知識學習的遷移。
主要內容如下:
(1)學生的認知結構是影響學習遷移的重要因素。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不受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影響的學習是不存在的。所謂認知結構,就是學生頭腦里的知識結構。認知結構直接影響有意義學習,因為一切有意義學習都是在原有認知結構基礎上產生的,也就是說,學習者積極主動地使新知識與他的認知結構中的舊知識發生相互聯系,把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利用舊知識理解新知識,結果使舊知識得到了充實或改造,新知識獲得了實際意義。
(2)認知結構的主要變量及其對學習遷移的影響。他提出了三個主要的影響遷移的認知結構變量,即可利用性、可辨別性和穩定性。
(3)如何利用認知結構變量促進學習遷移。他又提出了“先行組織者”的概念,設計組織者的目的,是為新的學習任務提供觀念上的固定點,增加新舊知識之間的可辨別性,以促進類屬性的學習。因此,也是在利用“先行組織者”這個概念促進學習的遷移。
2.簡述促進學習遷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學習遷移并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發生的,它會受到一系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
(1)相似性。不同的學習對象具有共同因素,是使學習遷移發生的基本條件之一。
(2)原有認知結構。原有的學習對后繼學習的影響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遷移形式,原有認知結構的特征直接決定了遷移的可能性及遷移的程度。
(3)學習的心向與定勢。是指由先前影響所形成的一種傾向性的往往不被意識到的心理準備狀態;定勢的作用有兩重性:一是積極的促進作用,二是消極的阻礙作用。
3.原有認知結構對遷移的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1)學習者是否擁有相應的背景知識,這是遷移產生的基本前提條件。
(2)原有的認知結構的概括水平對遷移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3)學習者是否具有相應的認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對認知活動進行調節、控制的元認知策略對遷移的產生有重要影響。
4.促進學習遷移的教學策略有哪些?★★★☆☆
答:(1)改革教材內容,促進遷移。
(2)合理編排教學內容,促進遷移;其標準就是使教材達到結構化、一體化、網絡化。
(3)改進教材呈現方式,促進遷移。
A.從一般到個別,漸進分化;
B.綜合貫通,促進知識的橫向聯系;
C.教材組織系列化,確保從已知到未知。
(4)教授學習策略,提高遷移意識性。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