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答案
一、填空題
1. 感知運動階段 形式運算階段
2. 感覺
3. 注意力 想象力
5. 感官 語言交往 環境 動手能力
5. 基本技能
6. 領會 應用
7. 感知認識階段
8. 實物直觀 言語直觀
9. 本質特征 感性材料
10. 保持 再認
11. 形象記憶 邏輯記憶
12. 啟發式 游戲活動
13. 靈活性
14.全部認識過程 認識 客觀世界 主觀世界 注意 思維 言語
15.身心發展 邏輯特點 語言 傳授知識技能 智慧
16.知識 技能
17.感性認識 理性認識
18.永久性遺忘 暫時性遺忘
19.思維過程 流暢性 靈活性 精密性
20.材料擴散 結構擴散 組合擴散
二、名詞解釋
1、認知是指全部認識過程的總稱,又趁認識,是人對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認識活動,包括感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想象、言語、創造性、問題解決等過程。
2. 智力是指人認識客觀事物并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由感知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形象力、思維力等基本要素構成的綜合的、穩定的心理特征。
3. 幼兒教育是指根據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知識、技能形成的邏輯特點對個體實施的一種教育,是通過發展語言、傳授知識技能來開啟個體智慧的教育。
4. 領會是指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聯系的反應過程。
5. 實物直觀是指通過對各種實際事物的感知進行的
6、模象直觀是指通過實際事物的模型和圖象的感知進行的。
7、言語直觀是指通過形象化的言語描述,引起幼兒的回憶、聯想,使有關的表象恢復或激起幼兒的想象活動而實現的
8、差異律是指被感知的事物必須與它的背景有所區別。
9、活動律是指在靜止的背景上,使感知對象呈現活動的狀態來增強感知的效果。
10、組合律是指從背景中分出對象,使感知對象在內容上或在時間、空間上組成一個有意義的系統,有助于幼兒形成規律性的知識。
11、知識系統化是指理解各部分知識之間的關系,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有機的體系。
12、保持是指對記過的事物進一步在頭腦中鞏固的過程。
13、過度學習是指在恰能背誦某一材料后再進行適當次數的重復學習。
14、再認是指過去感知過的事物重新呈現在面前時,感到熟悉,確知是以前識記過的。
15、回憶是指過去感知過的事物不在面前時,能以適當的方式把它重新呈現出來。
16、創造性思維是在創造性活動中所特有的思維過程,是人類思維的高級形式,是多種思維的綜合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