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教師的主導作用
B.學校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體作用
D.學生的主體作用
22.實質教育論認為教學的主要任務是( )。
A.發展智力
B.培養思想品德
C.傳授知識
D.發展個性
23.教學的首要任務是( )。
A.傳授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B.發展智力、體力和創造才能
C.培養品德和審美情趣
D.關注學生個性發展
24.形式教育論的倡導者是( )。
A.盧梭
B.洛克
C.赫爾巴特
D.斯賓塞
25.下列不屬于我國普通教育學校教學任務的是( )。
A.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B.發展學生的智力、體力和創造才能
C.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品德和審美情趣,奠定學生的科學世界觀基礎
D.學生在課外獨立自主進行學習的能力的提高
26.在西方,古羅馬的( )在他所寫的《演說術原理》中,提出了“模仿、理論、練習”三個循序遞進的學習過程理論。
A.奧古斯丁
B.蘇格拉底
C.昆體良
D.西塞羅
27.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把教學過程概括為:困難、問題、假設、( )結論的五步,簡稱五步教學法。
A.檢驗
B.論證
C.驗證
D.說明
28.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的提出者是( )。
A.赫爾巴特
B.布魯納
C.凱洛夫
D.巴班斯基
29.關于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說法錯誤的是( )。學生認識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間接經驗
B.學習間接經驗必須以學生個人的直接經驗為基礎
C.間接經驗即學生通過親自活動、探索獲得的經驗
D.防止忽視系統知識傳授或直接經驗積累的偏向
30.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主要是通過學習什么實現的?
( )。
A.直接經驗
B.間接經驗
C.生產經驗
D.生活經驗
31.羅杰斯的“以學生為本”、“讓學生自發學習”、“排除對學習者自身的威脅”的教學原則屬于( )。
A.非指導教學模式
B.結構主義課程模式
C.發展性教學模式
D.最優化教學模式
32.以下關于教學原則的論述,錯誤的是( )。
A.教學原則是教學規律的反映
B.教學原則是人們教學實踐經驗的總結
C.教學原則是教學工作的基本準則和要求
D.教學原則與教學規律完全無關
33.以下與啟發性原則在教學中貫徹要求不符的是( )。
A.激發學生積極思維
B.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C.嚴格遵守職業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師生關系
34.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反映了( )教學原則。
A.系統性
B.啟發性
C.思想性
D.鞏固性
35.《學記》中提出“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闡述了教師在教學中應遵循( )。
A.鞏固性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直觀性原則
D.啟發性原則
36.孔子提出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指出了( )教學原則。
A.直觀性
B.啟發性
C.鞏固性
D.因材施教
37.“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由( )提出。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老子
38.“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體現了( )教學原則。
A.鞏固性原則
B.直觀性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啟發性原則
39.教師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進行差別教學,體現了教學的( )。
A.直觀性原則
B.啟發性原則
C.循序漸進性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40.在教學中,通過學生觀察所學事物或教師語言的形象描述,引導學生形成所學事物、過程的清晰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從而使他們能夠正確理解書本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的原則是( )。
A.直觀性原則
B.啟發性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鞏司性原則
特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