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德育
1.致力于發展學生道德判斷能力的德育模式是(A)
A.認知模式
B.價值澄清模式
C.社會模仿模式
D.體諒模式
2.在德育過程中.知與行的統一,就是(A)
A.認識和實踐相結合
B.課內和課外相結合
C.上課與做作業的統一
D.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3.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是在(C)中形成和表現出來的。
A.上課
B.讀書和作業
C.活動和交往
D.談話和討論
4.學校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基本途徑是(A)
A.勞動
B.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
C.班主任工作
D.共青團活動
5.道德教育的認知模式理論的提出者是(B)
A.柯爾伯格
B.皮亞杰
C.彼得·麥克費爾
D.班杜拉
6.德育過程的理論基礎是(C)
A.掌握知識
B.激發情感
C.道德內化
D.活動和交往
7.下列屬于德育的基本原則的是(A)
A.疏導原則
B.啟發原則
C.直觀性原則
D.循序漸近原則
8.德育應堅持正面引導與紀律約束相結合,所以要(C)
A.只要說服就可以了
B.適當體罰也可以
C.以說服教育為主.輔以紀律約柬
D.以紀律為主.說服為輔
9.學校德育對政治、經濟、文化發生影響的功能即指(D)
A.發展性功能
B.個體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會性功能
10.“矮子里找高個”、 “水漲船高”是一種(A)
A.相對評價
B.絕對評價
C.定性評價
D.定量評價
11.下列不屬于德育內容的有(D)
A.政治教育
B.心理健康教育
C.道德教育
D.家庭教育
12.(A)是指進行德育時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A.導向性原則
B.疏導原則
C.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13.通過擺事實、講道理。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形成正確觀點的德育方法是(B)
A.榜樣法
B.說服教育法
C.鍛煉法
D.陶冶法
14.認知模式是由瑞士學者(C)提出來的。
A.科爾伯格
B.被得·麥克費爾
C.皮亞杰
D.班杜拉
15.“潤物細無聲”這句話所體現的德育方法是(A)
A.陶冶法
B.鍛煉法
C.榜樣法
D.說服教育法
16.德育的個體發展功能的發揮應注意(D)
A.強調德育的外在強制性
B.注意功能實現的間接性
C.注重個體的享用性
D.尊重學習個體的主體性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