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班級管理
1.學生集體是學校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但它本身不是教育的目的。 (錯)
2.教育學中的群體是指具有組織特征的人的共同體,群體中的成員是按某個或某些共同特征而結合在一起的,這些特征都與他們進行的共同活動和交往有關。 (對)
3.集體是群體發展的高級形式,任何組織起來的群體,例如幼兒園的學前兒童班組、中小學的班級等等,只有符合一定的要求才能成為集體。 (對)
4.良好的集體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 (對)
5.在集體初步形成階段。集體就開始成為真正的教育手段,集體本身作為主體.向每個成員提出自己的奮斗目標和要求,并團結全體成員為達到共同的目標而進行的有組織的頑強努力。 (錯)
6.班級是學生發展的一面鏡子,它通過群體作用在鏡子中所形成的影像,即班級組織的鏡像,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對)
7.班級組織的鏡像具有兩種功能,一種功能是使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產生文化認同,另一種功能是個體能夠在對群體認知的基礎上產生自我異化。 (對)
8.在我國。中小學班級組織的建構多數都屬于直線式的建制形式。 (錯)
9.在班級組織結構建設中.關鍵性的班級干部職務應當采取輪換制的方法,盡量使每一個同學都有一個能夠得到成長與鍛煉的機會。 (錯)
10.在普通中小學中.班主任評定學生操行有三種形式:撰寫評語;評定操行等級,如優、良、及格、不及格;記分法。目前,在義務教育階段,班主任大多采用第一種與第三種相結合的功、法,而在高中階段,前兩種方法較普及。(錯)
11.良好班集體一旦形成.它就會成為教育影響班內某個學生的巨大力量,同時良好的班集體對班主任工作也有反作用。 (對)
12.學生集體是否形成了健康的輿論,這是集體成熟的重要標志。(對)
13.有利于教育的原則是班級組織建立的一條首要的原則,當其他的原則與其發生沖突的時候,其他原則都必須無條件地服從這一原則。 (對)
14.班主任了解學生包括對學生個體的了解和對學生群體的了解兩部分。 (對)
15.班主任工作總結一般分為兩類:全面總結和專題總結。一般在學期學年末進行。 (對)
16.已經實施的班級規章制度不需要做宣傳教育。 (錯)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