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課外輔導是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徑之一。( )
2.德育的途徑就是通過教學,做到教書育人。( )
3.率先使用“班級”一詞的是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 )
4.現代班級管理強調以教師為核心建立管理機制。( )
5.智育就是知識教育。( )
6.隋唐以后盛行的察舉制,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聯系更加制度化。( )
7.教育的雙重文化屬性,決定了教育與文化的發展是完全一致的。( )
8.注重教育的價值,對教育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社會所要求的知識、能力、態度等,都持積極樂觀態度的是內發論。( )
9.不同的社會制度教育目的也不相同。( )
10.教師只要熟悉自己所教學科的知識就可以了,沒必要有高深的學問。( )
11.德育就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 )
12.制度化教育對整個社會的深刻影響可以用“學歷社會”來描述。( )
13.科學技術決定著受教育的權利。( )
14.不同的文化背景可以有相同的教育目的。( )
15.學生沒有完成作業,教師可以限制其活動。( )
16.“棍棒底下出孝子”,說明體罰也可以教育出好學生。( )
17.把課程用作教育科學的專門術語,始于英國教育家洛克。( )
18.組織教學只是在上課開始時進行的。( )
19.教學就是智育。( )
20.教學有法,但無定法。( )
四、情景題(每道情景題后有4個問題,在每個問題給出的備選答案中,有至少一個或若干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情景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一)
一位教師教“因式分解”這一單元時,發現學生的知識基礎差別較大,于是對八位成績好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讓他們到圖書館自學《因式分解及其應用》一書。經過自學,他們不但完成了規定的習題作業,而且集體選編了幾十道有代表性的習題。教師有選擇地按難度分別介紹給其他同學練習和討論,進一步推動了全班的學習,使全班提前五課時完成了“因式分解”單元的教學任務。
1.案例中,教師運用了什么教學原則?( )
A.直觀性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啟發性原則
D.鞏固性原則
2.在我國,運用最普遍的教學組織形式是( )。
A.班級授課制
B.分組教學
C.現場教學
D.復式教學
3.該案例體現了教學過程中的哪些基本規律?( )
A.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
B.掌握知識和發展能力相統一
C.教學過程中知情意統一
D.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能動性相結合
4.在案例中,教師運用了哪些教學方法?( )
A.講授法
B.練習法
C.討論法
D.演示法
(二)
十六大報告在論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中明確指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科技和文化創新體系、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基本普及高中階段的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1.終身教育思想最早是由誰提出的?( )
A.保羅•朗格郎
B.斯賓塞
C.庫姆斯
D.杜威
2.下列能夠體現終身教育思想的是( )。
A.只要一個人活著,學習就不停止,除非因為他不運用學習的能力以致學習能力衰退
B.溫故而知新
C.活到老,學到老
D.有教無類
3.伊里奇主張( )。
A.非正規教育觀念
B.學生中心理論
C.啟發式教學
D.非學校化觀念
4.《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雙基”是什么?( )
A.基本普及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
B.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
C.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D.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考前大家都在看:江西省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 考點速記 看題做題 基礎鞏固練習
江西教師資格培訓保過>>告別盲目備考,講師帶你快速秒殺考點 免費試聽>>(8年培訓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