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析】課外輔導可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是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徑之一。
2.×【解析】教學僅僅是德育的一個途徑,德育還有許多途徑。
3.×【解析】夸美紐斯對班級組織進行了論證,奠定了班級組織的理論基礎。率先使用“班級”一詞的是埃拉斯莫斯。
4.×【解析】班級管理的對象是學生,所以應以學生為中心建立管理機制。
5.×【解析】智育不等同于知識教育,知識教育只是智育的一個方面。
6.×【解析】隋唐以后盛行的是科舉制。
7.×【解析】教育雖然具有雙重文化屬性,但它又不同于文化的發展規律。、
8.×【解析】題干所指是外鑠論的主要觀點。
9.√【解析】不同的社會制度,對教育的要求不同,因此教育目的也不同。
10.×【解析】教師要能夠把所教學科內容放在更為深遠的學術背景和社會背景上考慮,才能夠全面理解所教內容的價值和意義,才能取其左右而逢其源。
11.×【解析】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總稱。
12.√【解析】制度化教育越成熟,對社會的影響就越深刻,甚至形成了“學歷社會”。
13.×【解析】受教育的權利是受政治經濟制度制約的。
14.×【解析】不同的文化背景對教育的期望也不相同,所以教育目的不同。
15.×【解析】教師可教育督促學生完成作業,但不得侵犯其人身自由權。
16.×【解析】學生享有身心健康權,任何組織或個人都不得侵犯學生的身心健康權。
17.×【解析】斯賓塞把課程用作教育科學的專門術語。
18.×【解析】組織教學應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
19.×【解析】二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教學不能等同于智育。
20.√【解析】教學有常規的可借鑒的方法,但卻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不論什么方法,都應與學生實際相結合使用。
四、情景題
(一)
1.B【解析】案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基礎,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學方式,此點符合8選項。
2.A【解析】在我國,運用最普遍的教學組織形式是班級授課制。
3.D【解析】案例中,教師既發揮了自身的主導作用,又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
4.BC【解析】案例中提到了練習法和討論法。
(二)
1.A【解析】保羅•朗格郎最早提出終身教育思想。
2.AC【解析】B選項是指復習的重要性,D選項是指教育平等。
3.D【解析】伊里奇主張非學校化觀念。
4.B【解析】略。
考前大家都在看:江西省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 考點速記 看題做題 基礎鞏固練習
江西教師資格培訓保過>>告別盲目備考,講師帶你快速秒殺考點 免費試聽>>(8年培訓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