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型的教育組織形式包括了古代與近代的( )
A.前學校
B.前社會教育機構
C.學校
D.社會教育機構
E.高等學校
2.“內發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孟子
B.華生
C.威爾遜
D.洛克
E.格塞爾
3.教育目的具有( )等特性。
A.歷史性
B.時代性
C.社會性
D.階級性
E.自然性
4.聘任教師的形式有( )。
A.招聘
B.續聘
C.解聘
D.不聘
E.辭聘
5.依據課程任務,可將課程分為( )。
A.基礎型課程
B.拓展型課程
C.技能型課程
D.知識型課程
E.研究型課程
6.貫徹直觀性原則的要求是( )。
A.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
B.直觀要與講解相結合
C.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D.發揚教學民主
E.重視運用語言直觀
7.根據使用的主要教學方法,可以將課分為( )。
A.講授課
B.演示課
C.練習課
D.實驗課
E.復習課
8.德育是各個社會共有的社會教育現象,具有( )特性。
A.社會性
B.歷史性
C.階級性
D.民族性
E.繼承性
9.班主任的領導方式有( )。
A.獨裁的
B.民主的
C.權威的
D.放任的
E.自由散漫的
10.人力資本投資包括( )形式。
A.學校教育
B.職業訓練
C.科技發展
D.衛生保健
E.信息搜尋
11.學校精神文化的四種基本成分是( )。
A.認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價值成分
D.理想成分
E.制度成分
12.個體主觀能動性由不同層次的內容構成,包括( )。
A.生理活動
B.精神活動
C.心理活動
D.社會實踐活動
E.思維活動
13.德育過程的構成要素主要有(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內容
D.德育原則
E.德育方法
14.班級目標設計的主要依據是( )。
A.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
B.學校的培養目標
C.學生的個性特征
D.班集體的民主型領導方式
E.班級群體的現實發展水平
15.20世紀以后教育改革和發展呈現出的特點有( )。
A.教育終身化
B.教育全民化
C.教育民主化
D.教育多元化
E.教育階段化
16.課程設計的方法大致有( )。
A.主觀法
B.客觀法
C.實驗法
D.經驗法
E.活動分析法
17.一般來說,構成課堂教學的基本組成部分有( )。
A.組織教學
B.檢查復習
C.講授新教材
D.鞏固新教材
E.布置課外作業
18.個人本位教育目的論的代表人物有( )。
A.凱興斯坦納
B.盧梭
C.福祿貝爾
D.小原國芳
E.裴斯泰洛齊
19.教師的職業角色有( )。
A.傳道者角色
B.示范者角色
C.家長角色
D.管理者角色
E.研究者角色
20.課程目標的規定性有( )。
A.時限性
B.具體性
C.預測性
D.操作性
E.現實性
考前大家都在看:江西省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 考點速記 看題做題 基礎鞏固練習
江西教師資格培訓保過>>告別盲目備考,講師帶你快速秒殺考點 免費試聽>>(8年培訓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