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指導學習結果的測量和評價。教學目標是評價教學結果的最客觀和可靠的標準,教學結果的測量必須針對教學目標。
(2)指導教學策略的選用。一旦確定教學目標后,教師就可以根據教學目標選用適當的教學策略。
(3)指引學生學習。上課開始時,教師明確告訴學生學習目標,將有助于引導學生集中注意課中的重要信息,對所教內容產生預期。
2.教師應采取措施提高課堂里群體的凝聚力。首先,要了解群體的凝聚力情況。其次,要幫助課堂里的所有學生對一些重大事件與原則問題保持共同的認識與評價,形成認同感。再次,引導所有學生在情感上加入群體,以作為群體的成員而感到自豪,形成歸屬感。最后,當學生表現出符合群體規范和群體期待的行為時,就給予贊許與鼓勵,使其行為因強化而鞏固,形成力量感。
3.(1)獲得與消退。在條件作用的獲得過程中,條件刺激與無條件刺激之間的時間間隔應具備兩個條件:①兩種刺激必須同時或近于同時呈現。②條件刺激必須先于無條件刺激而呈現。如果條件刺激重復出現多次而沒有無條件刺激相伴隨,則條件反應會變得越來越弱,并最終消失。
(2)刺激泛化與分化。刺激泛化指人和動物一旦學會對其特定的條件刺激做出條件反應以后,其他與該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也能誘發其條件反應。刺激分化指的是通過選擇性強化和消退使有機體學會對條件刺激和與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應。這兩個過程是互補的過程。
4.知識歷來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知識學習是增長經驗、形成技能、發展創造力的重要前提。首先,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是學校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其次,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是學生各種技能形成和能力發展的重要基礎。再次,知識學習是創造性產生的必要前提。
六、論述題
1.(1)課堂規則的制定與執行。專家教師的課堂規則制定得明確并且能夠執行;新手教師的課堂規則較含糊,不能堅持下去。
(2)吸引學生注意力。專家教師上課有一套維持學生注意的方法。
(3)教材的呈現。專家教師在教學時注重回顧先前學習過的知識,并根據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
(4)課堂練習。專家教師將練習看作檢查學生學習的手段,新手教師往往把它看作是一種必經的步驟。
(5)家庭作業的檢查。專家教師具有一套檢查學生家庭作業的規范化、自動化的常規程序。
(6)教學策略的運用。專家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策略,并能夠靈活運用。
在提問和反饋策略上,兩者的不同體現在:
(1)專家教師比新教師提的問題更多,從而學生獲得反饋的機會就多,學習更加精確的機會也越多。
(2)在學生正確回答后,專家教師會更多地再提一個問題,促使學生進一步思考。
(3)在學生錯誤的回答,專家教師易針對同一學生提出另一個問題或者是給出指導性反饋。
(4)專家教師比新教師在學生自發討論中更可能提出反饋。
2.(1)案卷分析。是一種常用的評價策略,其內容主要是按照一定標準收集起來的學生認知活動的成果。例如根據學生家庭作業、課堂練習、論文、日記、手工制作等作品,對學生的認知活動等進行判斷和決策。
(2)觀察。通過教學過程中的非正式的觀察也能夠得到大量的關于學生的學業成就的信息。其中包括:①行為檢查單。通常采用有/無的方式記錄,但有時也記錄下次數。②軼事記錄。描述所觀察的事件。③等級評價量表。它對于連續性的行為可能更為有效。
(3)情感評價。針對學生的情緒、學習動機、個人觀點等進行評價。
七、案例分析題
我會在知行統一原則和以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的指導下,運用陶冶教育法。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能言傳、言教,還要善于身教、情教。這種不言之教主要是以自己的行為舉止,對學生深切期望和真誠的愛,以及自己的精神情操來接觸、感化學生。這種感化由學生對教師的注目而產生。
歷年真題:甘肅省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試題及答案
考前多做試題:2014教師資格考試題庫,沖刺必做!!
國考在即,抓住最后一次:2014教師資格輔導,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一次過關!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