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態度與品德的形成
1.簡述影響態度和品德學習的內部條件。
【答案要點】
(1)認知失調。當自己的觀點與他人的,社會的觀點或風氣不一致時,內心就會產生不愉快或緊張,就會試圖通過改變自己的觀點或信念達到新的平衡。認知失調是態度改變的先決條件;
(2)態度定勢。個人由于過去的經驗,對所面臨的人或事可能會具有某種肯定或否定,趨向或回避,喜好或厭惡等內心傾向性,這種事先的心理準備或態度定勢常常支配著人對事物的預料與評價,進而影響著是否接受有關的信息和接受的量;
(3)道德認識態度與品德的形成與改變取決于個體頭腦中已有的道德準則和規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決于已有的道德判斷水平、實施道德教育時,不應只注意道德教育的形式,進行道德說教,而是應結合學生的思想認識和體驗的實際情況,曉之以理。
2.簡述良好態度與品德的培養方法。
【答案要點】
(1)有效的說服。
(2)樹立良好的榜樣。
(3)利用群體約定。經過集體成員共同討論決,之的規則,協定,對其成員的行為有一定的約束力量。健成員承擔執行的責任。
(4)價值辨析。鼓勵學生努力發現自身的價值觀,并根據自己的價值選擇來行事。
(5)給予適當的獎勵與懲罰。
3.簡述態度的結構。
【答案要點】
(1)態度的認如成分指個體時態度對象所具有的帶有評價意義的觀念和信念。對于某一對象而言,不同的個體的態度中所含的認如成分是不同的,某些人的態度主要基于理智方面的懼重考慮,而某些人的態度可能主要由于情感沖動,有些態度可能基于正確的觀念和信念。而有些態度則可能基于錯誤的觀念和信念。
(2)壽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隨態度的認知成分而產生的情緒或情感體驗,是態度的核心成分。態度發生變化時,情感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但不同的態度的情感成分不盡相同,有的態度理智成分比較多,有的態度卻是非理智的,情緒化的。
(3)態度的行為成分指準備對某對象做出某種反應的意向或意圖。
4.簡述品德的實質與結構。
【答案要點】
品德是道德品質的簡稱,是社會道德在個人身上的體現,是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行為規范行動時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和傾向。
品德的心理結構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四個成分。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