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解析】“舉一反三”是說原有認知結構在遷移過程中不發生實體性的改變,只是得到某種充實。因此它是一種典型的正遷移。
2.√【解析】并列結合學習是在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原有觀念既非類屬關系又非總括關系時產生的。因此,進行這樣的學習必須認真比較新舊知識的聯系與區別才能掌握。
3.√【解析】題干所述為操作熟練階段的動作控制特點。
4.√【解析】因為脫離專門知識內容的單純訓練,難以保證學生提高運用學習策略的水平。
5.×【解析】創造性是人類普遍存在的一種潛能,人人都有。
6.×【解析】采用掌握學習進行教學,學生的學習成績仍有差異,不過這種差異表現在他們學習所花的時間上。
7.×【解析】二者關注的焦點不同,新教師更關注的是細節,而專家型教師更關注的是學生對學習材料的理解程度。
8.√【解析】泛化是對事物相似性的反應,分化則是對事物差異性的反應。
9.√【解析】饑餓可引起覓食反應,食物引起唾液的分泌反應,這些反應都是由特定刺激引起的。
10.×【解析】若將成敗歸因于穩定因素,則會增強他們的自豪感、自信心或產生羞恥、自卑感,可能影響他們對未來成敗的期望。
11.×【解析】教育心理學雖然是心理學與教育學的交叉學科,但它有自身獨特的研究課題。
12.√【解析】心理發展是有順序的,這個順序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13.×【解析】題干是對智慧技能學習的解釋。
14.×【解析】雖然表揚和獎勵對學習具有推動作用,但也不能過多地使用,否則也會產生消極影響。
15.√【解析】菱形是平行四邊形的一種特例,平行四邊形的有關內容屬上位的較高層次的經驗,菱形屬于下位的較低層次的經驗。
16.×【解析】分散復習可以降低疲勞感,減少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的影響,所以效果好。
17.×【解析】模仿階段主體對動作還很生疏,所以該階段對動作的控制主要靠視覺,動覺控制水平較低。
18.×【解析】做筆記是一種精細加工策略的學習方法。
19.×【解析】若大量的知識經驗以雜亂無章的方式儲存于頭腦中,對有效地解決問題毫無幫助。
20.×【解析】態度結構的三種成分一般情況下是一致的,有時也可能不一致。
四、情景題
(一)
1.C【解析】班杜拉提出了社會觀察學習理論。
2.D【解析】班杜拉的學習理論認為人學習的主要方式是觀察學習。
3.B【解析】班杜拉也提倡強化,但他理論中最著名的當屬“替代性學習”。
4.BCD【解析】電視對學生的影響有利有弊,關鍵在于家長與教師的引導。
(二)
1.A【解析】教室里新奇事物過多,會吸引學生的無意注意,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2.D【解析】中學生有意注意占優勢,注意的目的性增強。
3.C【解析】略。
4.C【解析】福勒和布朗認為,當教師到達關注學生階段就標志著其成熟。
考前大家都在看:江西省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 考點速記 看題做題 基礎鞏固練習
江西教師資格培訓保過>>告別盲目備考,講師帶你快速秒殺考點 免費試聽>>(8年培訓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