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題(每題1分,共15分)
1.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許多教育心理學的觀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是關于__________的論述。
2.皮亞杰認為,守恒是__________階段兒童具備的能力。
3.維果斯基區分了兩種心理機能:一種是作為動物進化結果的低級心理機能,另一種則是作為歷史發展結果的__________,即以符號系統為中介的心理機能。
4.廣義的學習指人與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借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__________的相對持久的變化。
5.__________是理解科學知識的起點,是學生由不知到知的開端,是知識獲得的首要環節。
6.學習中所謂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就是__________在理解中的表現。
7.根據動作的精細程度與肌肉運動強度的不同,可以將操作技能分為細微型操作技能和__________
8.模仿的實質是將頭腦中形成的定向映像以外顯的實際動作表現出來,因此,模仿是在__________的基礎上進行的。
9.依從包括從眾和__________兩種。
10.態度的__________指伴隨態度的認知成分而產生的情緒或情感體驗,是態度的核心成分。
1 1.有結構的問題有兩個基本特征。第一,問題的明確性;第二,__________ 。
12.學習動機是由學習需要和__________兩個方面構成的。
13.元認知包括兩個成分:對認知過程的__________與對認知行為的調節和控制。
14.__________也稱普遍遷移、非特殊遷移,是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態度等遷移到另一種學習中去。
15.神經性厭食可采用行為療法、__________予以矯正。
三、判斷說明題(先判斷正誤,再改錯;判斷錯誤不得分;每題5分,共25分)
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認為,兒童人格的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它必須經歷一系列順序不變的階段,因此前一階段發展不好就不能進入下一階段。
2.按照維特羅克的模式,學習過程不是先從感覺經驗本身開始的,而是從對這一感覺經驗的選擇性注意開始的。
3.功能固著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定勢,即從物體的正常功能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的定勢。有時候功能固著能夠對問題解決起積極作用,有時候起消極作用。
4.學習動機對學習效果具有積極的影響。但是,學習動機強度與學習效率并不完全成正比。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會隨學習活動的難易程度而有所變化。一般來說,從事比較容易的學習活動,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點會低些;而從事比較困難的學習活動,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點會高些。
5.近景性動機指與近期目標相聯系的一類動機,又可分為間接近景性動機與直接近景性動機。有的中學生“為老師的鼓勵而努力學習”、“為家長的獎勵而努力學習”、“為同學們瞧得起自己而努力學習”等,就屬于直接近景性動機。
四、簡答題(共4題,每題5分,共20分)
1.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簡述學習產生的三個特征。
3.簡述中學生品德發展的基本特征。
4.簡述自我效能感對行為活動的作用。
五、論述題(共2題,每題l5分,共30分)
1.聯系中學教學實際,談談如何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
2.試述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及其對教育的啟示。
最新試題:
歷年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