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題18分,共36分)
1.張老師在測驗和練習中常設計一些能讓學生發揮創造性想象的題目,鼓勵學生“答有創見”。例如,在測驗“電磁現象”時,張老師出了這樣一道題:“請你設計一個電磁繼電器實驗裝置,使下雨天紅燈亮,晴天綠燈亮,畫出電路圖,并加以說明。元件由自己選擇。”結果全班20個學生設計了10種方法,有的在杯中放兩個電極,下雨時,雨水落在杯中,水能導電,繼電器便接通,使紅燈發亮,平時開關閉著,綠燈就亮著;有的同學在杯內放些食鹽,固體食鹽不導電,一下雨成了電解液體便導電了;有的同學根據光敏電阻和熱敏電阻的道理,設計“水敏電阻”作為測量工具;還有的同學則利用水位升降來使開關熔點閉合。在講評時,張老師讓同學評論各種方法的優缺點和合理性,集中思考合理方法,激發了學生進行創造的積極性。
試用相關教育理論評析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
2.1968年,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做了一個實驗。他從小學每個年級中抽出部分學生,進行所謂的“預測未來發展”的測試,學生名單交給任課教師。實際上,羅森塔爾并未做任何真正實際的測驗,只是隨意抽取部分學生的名字,在這些學生中,有的是教師意料到的,有的卻不然。過了一學期后重測,發現那些隨意抽出的學生各方面都獲得了較大的進步,成績明顯提高了。
這一事例說明了什么問題?你在教育、教學中將受到哪些啟發?
1.(1)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要求根據各學科教學的任務和學生的需求,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設計課程目標。張老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不是單純地告訴學生知識是什么,而是讓學生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去發現知識,體驗發現知識的過程,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更能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張老師采用了實際訓練和引導探究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是通過練習、實驗、實習和獨立的探索和研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從而獲得知識和發展能力的方法。其優點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掌握探究問題的方法,發展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品質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2.(1)材料所描述的是羅森塔爾效應。教師期望效應也叫羅森塔爾效應或皮格馬利翁效應,即教師的期望或明或暗地傳送給學生,會使學生按照教師所期望的方向來塑造自己的行為。教師期望效應的發生,既取決于教師自身的因素,也取決于學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認知水平、歸因風格和自我意識等心理因素。
(2)在日常教育中,經常可以發現,如果教師喜歡某些學生,對他們抱有較高期待,教師會將自己暗含期待的感情微妙地傳遞給學生,使這些學生更加自尊、自信、自愛、自強,誘發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激情,一段時間后,這些學生常常像老師所期待的那樣有所進步。相反,如果教師厭惡某些學生,對學生期待較低,一段時間后,學生也會感受到教師的“偏心”,也常常像老師所期待的那樣一天天變差。教師的這種期待產生了相互交流的反饋,出現了教師期待的效果。
下載233網校APP獲取備考沖刺資料
估分對答案:2019下半年教師資格證真題及答案
如何高效備考?233網校助你快速突破考試重難點,直擊核心考點,點擊查看>>
答疑解惑:添加小編微信個人號【ks233wx3】,或關注微信公眾號【jiaoshi_233】搜索微信公眾號“233教師資格證考試”,關注即可一對一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