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出售或重分類是由于企業無法控制、預期不會重復發生且難以合理預計的獨立事件所引起。
二、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會計處理(取得、期末、重分類、出售或到期日)
(一)企業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資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面值)
應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倒擠差額,也可能在貸方)
貸:銀行存款等
(二)資產負債表日計算利息
要熟練掌握持有至到期投資攤余成本的計算。
期末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投資收益-應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投資收益(即實際的利息)=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應收利息(現金流入)=債券面值×票面利率
具體會計分錄:
借:應收利息(分期付息債券按票面利率計算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到期時一次還本付息債券按票面利率計算的利息)
貸:投資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資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的利息收入)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差額,也可能在借方)
(三)將持有至到期投資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重分類日公允價值)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差額,也可能在借方)
注意:等到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出售的時候再將“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轉到“投資收益”科目中。
(四)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資
借:銀行存款等
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利息調整明細科目余額)
投資收益(差額,也可能在借方)
【例題6-4】20×0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價款1 000元(含交易費用),從活躍市場上購入某公司5年期債券,面值1 250元,票面利率4.72%,按年支付利息(即每年59元),本金最后一次支付。合同約定,該債券的發行方在遇到特定情況時可以將債券贖回,且不需要為提前贖回支付額外款項。甲公司在購買該債券時,預計發行方不會提前贖回。不考慮所得稅、減值損失等因素。
【答疑編號11060201:針對該題提問】
作題技巧:通過表格來計算攤余成本。
計算實際利率r:
59×(1+r)-1+59×(1+r)-2+59×(1+r)-3+59×(1+r)-4+(59+1 250)×(1+r)-5=1 000元,由此得出r=10%。
單位:元
年 份期初攤余成本(a)實際利息(b)
(按10%計算)現金流入(c)期末攤余成本
(d=a+b-c)
20×01 000100591 041
20×11 041104591 086
20×21 086109591 136
20×31 136113591 190
20×41 1901191 250+590
根據上述數據,甲公司的有關賬務處理如下:
(1)20×0年1月1日,購入債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 1 250
貸:銀行存款 1 000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