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FA=10000 ×(F/A,7%,5)×(1+7%)=10000 ×5.751×1.07≈61535.7(元)。
2.B[解析]PA=A×(F/A,8%,5)×(P/F,8%,5)=10000 × 5.867×0.6806≈39931(元)。
3.B[解析]FA=A×(F/A,8%,10)=1000 × 14.487≈14487(元)。
4.C[解析]FA=A×(F/A,8%,10)=10000X14.487≈144870(元)。
5.C[解析]FV=PV×(1+r)t=5000 ×(1+10%)5=8052.55(元)。
6.C[解析]如果一次還本付息債券按復利計息、按復利貼現,其內在價值決定公式為:PV=
7.B[解析]貨幣時間價值的原因包括:①貨幣占用具有機會成本,因為貨幣可以滿足當前消費或用于投資而產生回報;②通貨膨脹可能造成貨幣貶值,需要補償;③投資可能產生投資風險,需要提供風險補償。
8.D[解析]影響貨幣時間價值的主要因素包括:①時間。時間越長,貨幣的時間價值越明顯。
②收益率或通貨膨脹率。收益率是決定貨幣在未來增值程度的關鍵因素,而通貨膨脹率是使貨幣購買力縮水的反向因素。③單利和復利(復利具有收益倍加效應)。
9.C[解析]產生必要回報率的原因包括:①時間補償。投資者放棄當前消費而投資,應該得到相應補償,即將來的貨幣總量的實際購買力要比當前投入的貨幣的實際購買力有所增加,在沒有通貨膨脹的情況下,這個增量就是投資的真實收益,即貨幣的純時間價值,也叫真實收益率。②通貨膨脹的補償。投資者預期價格在投資期內會上漲,即存在通貨膨脹,必將要求得到對于通貨膨脹所造成的損失的補償。③風險補償。投資者對投資的將來收益不能確定,將要求對該不確定性進行補償,即投資的風險補償。
10.C[解析]FA=A×(F/A,i,n)=3000×(F/A,3%,20)=3000×26.87=80610(元)。
二、多項選擇題
1.ABCDE[解析]時間價值的基本參數包括現值、終值、時間、利率(或通貨膨脹率)。
2.ABCDE[解析]貨幣時間價值的影響因素包括:時間、收益率或通貨膨脹率、單利與復利。
3.CD[解析]期初普通年金終值系數在期末普通年金終值系數的基礎上,期數加1,系數減1,或者等于期末普通年金終值系數再乘以(1+r)。
4.AB[解析]償債基金與期末普通年金終值互為逆運算,期初普通年金也可以通過期末普通年金終值計算出來。
5.ABCE[解析]
6.AC[解析]選項B是一次性款項,不是年金,選項D是期初普通年金,選項E是遞延年金。
7.ABDE[解析]不同時間單位貨幣的價值不相等,所以,不同時點上的貨幣收支不宜直接比較,必須將它們換算到相同的時點上,才能進行大小的比較和有關計算,C選項錯誤,其他四項均正確。
8.ABC[解析]內含報酬率是使現值指數等于1的折現率,考慮了項目的貨幣時間價值。
9.AB[解析]項目的內含報酬率不受折現率的影響,選項c、D、E都是影響折現率的因素。
10.BCD[解析]
三、判斷題
1.B[解析]數學函數的操作順序應先輸入數字,再輸入函數符號。計算e8,應先按8,再按e。
2.B[解析]在折現期不變的情況下,折現率越高,未來現金流的現值越低。
3.A[解析]設名義利率為r,年內復利次數為M,每個計息期的利率為r/M,則名義利率=r/M×M=r。
4.B[解析]一定數量的未來收入距離當期時間越遠,貼現率越高,現值越小。
5.B[解析]用Po表示貨幣的現值,Pn表示貨幣的終值。r表示利率,n表示期數。復利現值公式:
6.B[解析]“折現”是指將未來收入折算成等價的現值。該過程將一個未來值以一個折現率加以縮減,折現率應恰當地體現利率。將終值轉換成現值的過程被稱為“貼現”。
7.B[解析]復利的計算是將上期末的本利和作為下一期的本金,所以,在計算時每一期本金的數額是不相同的。
8.B[解析]財務計算器中,FV一般通過具體情況來決定正負號,并不是絕對值。
9.B[解析]以財務計算器做貨幣時間價值的計算式,貨幣時間價值功能鍵的輸入順序不會影響計算結果。
10.B[解析]財務計算器的缺點是操作流程復雜,不易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