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案例分析題
案例1 1、繪制該公司的組織機構圖。
2、該公司在人員供需狀況上遇到了什么問題?請為公司提供解決問題的建議。
答:
(1) 該公司主要面對的是人員供求平衡的問題,存在人員緊缺(供不應求)和人員冗余(供大于求)兩種不同情況。
(2) 從總體上說首先掌握人員供求關系在時間上變化的大致規律,在時間上要提前為供需變化做準備。
(3) 應對人員緊缺時采取的措施:
① 修改招聘的標準,增加某些崗位全面適應的要求。
② 制定臨時人員雇傭計劃,但這些人應有一定的穩定性,熟悉公司的開發流程,能盡快進入角色。
③ 平時加強跨專業技術培訓,提高他們的應變能力。
④ 將技術人員和研發人員相互作為對方的人才儲備庫,平時在培訓上要注意兩類職位的相互替補性,能臨時適應對方的工作要求。
⑤ 短缺情況不嚴重時可用加班方式來處理,但要制定延長工時增加報酬的方式。
⑥ 改進項目管理方法。從管理機制的角度來提高效率。
⑦ 將項目外包,在外尋求合作伙伴。
(4) 應對人員冗余時采取的措施:
① 改進人員評估方法,永久性辭退能力差、工作表現差的員工。
② 控制公司的相對規模,其他服務后勤部門的編制過于冗余,增加了管理成本,可考慮服務性外包或合并精簡這些部門人員。
③ 在業務相對清淡的時期,對員工進行針對性的業務培訓。
④ 在業務相對清淡的時期,減少員工的工作時間,適當降低工資水平。
⑤ 在業務相對清淡的時期,采用多個員工分擔一個或幾個人的工作任務,減少員工的工作量,降低工資成本
案例2
答案要點:
根據從1991年到2000年學生人數和教師人數的變化,可以得出一個一元回歸方程,即:Y=0.1X-5(Y=0.1×1200-5=115)
由此可以得出2001年的教師人員的需求人數約為115人,新增教師人數為:115-104=11人。
當然這只是一個粗略的估計,因為可能還有其他變量的影響。事實上,很多情況下,人力資源的需求數量并不是由一個簡單的因素所決定的,而是由多個主要因素來共同決定,這些因素呈線性關系,就稱為是多元線性回歸。例如,人力資源的數量由生產規模、勞動生產率等多個因素決定。
人力資源數量(因變量)Y和影響人力資源數量的因素(自變量)X1、、X2、、X3……Xn的關系近似于:Y=a0+a1X1+a2X2+……+anXn
案例3
答案要點:
人員分類 現有
人數 離職率 離職
人數 增長率 增長
人數 預測需求數
(含替離職人員) 明年
人數
生產及維修工人 850 8% 68 5% 43 111 893
文秘和行政職員 56 4% 3 10% 6 9 62
工程技術人員 40 3% 2 6% 3 5 43
中層與基層管理人員 38 3% 2 2 38
銷售人員 24 6% 2 15% 4 6 28
高層管理人員 10 1% 1 1 10
合計 1018 78 56 134 1074
案例4
1、請描述原有組織結構的主要問題。
答:原有組織結構的主要問題:
(1)三個高層管理者的分權不當,由總經理直接領導三個產品部,下屬部門較難與副總經理下屬管理部門協調,而總經理缺乏精力考慮企業管理的戰略問題;而副總經理下屬管理機構缺乏彈性,應變也不靈活,難以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
(2)權力過于集中于上層職能部門,各生產部門缺乏必要的生產及經營的自主權;
(3)產品設計、銷售與生產由職能部門和生產部門分別完成任務,缺乏生產經營的連貫性,很難真正做到按照客戶的需求來開發設計產品并有效地進行生產與銷售;
(4)職能部門機構與人員過于臃腫,非生產性人員占職工總人數的比重過大,容易造成人浮于事,企業管理費用增加,影響生產正常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