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案管理
(一)殘疾人需求評估的特殊性:理解并評估殘疾人及其家庭的內心感知;消除社會對殘疾人的誤解
(二)建立專業關系的特殊性:信任是專業關系的基礎;專業關系的建立是一個過程
(三)個案管理的主要步驟:建立關系、評估階段、制定服務方案、獲得整合性資源、整合實施、結束階段
二、社區康復方法
(一)社區康復的文化背景
社區康復的任務是為社區內各類殘疾人提供醫療、教育、職業和社會的康復服務
(二)開展社區康復工作的有利條件
社區建設工作已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組成部分;社區中有配置較為合理的資源;在社區中殘疾人可以得到方便、及時的康復服務;在社區中可因地制宜地為殘疾人提供各種康復服務
(三)開展社區康復的原則與內容
1. 原則:社會化原則、低成本廣覆蓋、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因勢利導、康復對象及其家庭積極參與
2. 內容:開展殘疾的預防、開展康復評定、開展全面康復服務
三、社會康復方法
(一)社會康復的內容
協助康復醫師正確地診斷、有效地治療;考慮殘疾人康復后應有的基本醫療設施;家庭照顧方案的實施;與有關機構合作開展項目;提供專業的社會工作服務
(二)社會康復的措施
協助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保障殘疾人的生存權利;為殘疾人自身發展提供幫助,使其有接受教育和培訓的機會;消除物理性障礙;消除社會歧視,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組織殘疾人和健全人一起參加活動;幫助殘疾人經濟自立;鼓勵殘疾人參與社會政治生活
四、職業康復方法
(一)咨詢:考慮到殘疾人就業的局限性
(二)評估:評定殘疾人的作業水平和適應職業的可能性
(三)培訓:就業前培訓和上崗前培訓;開發潛能、促進就業
(四)就業指導:幫助殘疾人了解職業情形;了解某些職業所需要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以及所限定資格;選在探索性職業科目并進行校外實踐;改變觀念,工作所需;學習分析職業信息的方法等
五、教育康復方法
(一)特殊教育
機構中和城鄉社區中的各類殘疾人
(二)如何配合特殊教育評估
對殘疾人:進行文化知識、技能訓練
對父母親屬:糾正不正確認知,提供心理支持;矯正不當行為
對組織、機構和工作者:不斷學習,提升服務技能;康復知識普及
六、促進殘疾人就業權利實現的方法
(一)殘疾人就業的支持性資源: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殘疾人社會組織和其它社會組織、社區各類志愿者服務
(二)殘疾人就業場所:福利企業和庇護工場
以相對集中就業為主導,就業能力強的進入福利企業,弱的進入庇護工場
配套習題:
1、某智障人士服務機構為了滿足殘障人士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機構開辟了一個工作區,請專人指導服務對象加工制作包裝盒,產品由當地一家禮品公司收購銷售,并以計件工資方式給付服務對象勞動報酬。該機構的這項工作旨在促進殘障人士的( )。
A. 庇護性就業
B. 福利企業就業
C. 按比例分散就業
D. 自主經營就業
【答案】A
【解析】 本題考查殘疾人社會工作的方法。殘疾人就業的市場化路徑是以分散就業為主導,一部分就業能力強的殘疾人直接進入商業性機構和政府部門等職業場所,與健全人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殘疾人就業社會福利的路徑是以相對集中就業為主導,一部分就業能力較強的就進入福利企業,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企業”,還有一部分就業能力比較弱的就進入過渡性就業場所一庇護工場。該智障人士服務機構的這項工作就是在促進殘障人士的庇護性就業。(考點:殘疾人社會工作)
2、某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在農村開展殘障人士社區康復工作。下列做法中,體現社區康復工作社會化原則的是( )。
A. 協助家庭成員參與康復服務
B. 就近就地開展家庭康復服務
C. 利用本地資源制作簡易實用的康復工具
D. 推動村委會與專業合作社對康復工作的支持
【答案】D
【解析】 本題考查殘疾人社會工作的方法。社區康復工作的社會化原則是通過社區康復,殘疾人不僅要實現身體功能的康復,更重要的是應實現重返社會的最終目標。這需要在政府統一領導下,多部門、多組織、多種人員共同參與,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充分利用康復機構資源中心的力量和各種社區資源,營造全社會都來關心殘疲人及其他康復對象的社會氛圍,共同推進社區康復工作。(考點:殘疾人社會工作)
3、老王因公出差時遭遇車禍致殘,生活不能自理,情緒低落,對生活失去信心。社會工作者小馬對老王的現狀進行評估后,擬采用個案管理的方式為其提供服務,小馬首先應做的工作是( )。
A. 找出解決問題時可用的資源
B. 評估服務績效.鞏固其變化成果
C. 整合資源并增強其使用資源的能力
D. 取得多專業團隊對其“共同性”目標的認同
【答案】A
【解析】 本題考查殘疾人個案管理的主要步驟。社會工作者小馬應做的工作是確定服務對象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和優先順序,分析解決這些問題時可用的資源,探討服務對象使用資源時存在的障礙,確定具體的工作目標。(考點:殘疾人社會工作)
4、社會工作者小馬在家訪中了解到,殘障人士小峰想找工作,但又不確定自己能做什么。為了幫助小峰找到合適的工作,小馬應該( )。
A. 評估小峰就業的適應性
B. 評估小峰的職業興趣
C. 為小峰尋求庇護工廠就業
D. 為小峰申請社會救助
E. 為小峰制訂職業指導計劃
【答案】A,B,C,E
【解析】 本題考查殘疾人社會工作的方法。在本題中,社會工作者小馬在幫助小峰尋找工作時,應開展的工作有:(1)評估服務對象就業的適應性;(2)評估服務對象的職業興趣;(3)為服務對象制訂職業指導計劃;(4)為服務對象尋求庇護工廠就業。(考點:殘疾人社會工作)
5、社會工作者小劉在為腦癱兒童小強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整合了教育、護理、康復等不同專業的服務與資源,回應了小強的多重需要,增強了小強對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小劉所運用的方法屬于()
A. 社區康復
B. 個案管理
C. 教育康復
D. 需求評估
【答案】B
【解析】考點:個案管理的特點。一是由社會工作者整合協調不同專業服務和資源為某或某種殘疾人提供全面性的服務; 二是增強殘疾人獲取資源并運用資源網絡的能力,提升對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社會工作者 在個案管理中的角色是資源整合者、價值倡導者、服務咨詢者。
6、社會工作者小燕在前期需求評估中發現,社區內的部分殘疾人有就業和融入社會的需求。為此,小燕擬采用職業康復方法滿足其需求,她開展該項服務的步驟應是()
A. 評估--咨詢--培訓--就業指導
B. 咨詢--評估--培訓--就業指導
C. 咨詢--培訓--評估--就業指導
D. 評估--培訓--咨詢--就業指導
【答案】B
【解析】職業康復是殘疾人全面康復中的重要環節,是為殘疾人獲得并保持適當的職業,使其重新參與社會生活而進行幫助的方式,也是殘疾人社會工作的一種特殊方法。職業康復的流程:第一,職業咨詢。第二,職業評估。第三,職業培訓。第四,職業指導。
7、社會工作者小趙負責執行由政府購買的殘疾人康復服務項目,根據需求評估的結果,擬對目標對象開展社區康復服務,小趙在開展該服務時應遵循的原則有()
A. 社會化
B. 因地制宜
C. 因勢利導
D. 因陋就簡
E. 低成本,低覆蓋
【答案】A,B,C,D
【解析】民政部、中國殘聯等十四個部門頒布的《關于加強社區殘疾人工作的意見》 明確了我國社區殘疾人工作的基本原則,在實際工作中,各類專業人員還要堅持以下的原則:( 1 ) 社會化的工作原則。( 2 ) 低成本、廣覆蓋的原則。( 3 ) 因地制宜的原則。( 4 ) 因陋就簡的原則。( 5 ) 因勢利導的原則。( 6 ) 康復對象及其家庭積極參與的原則。在上述各項原則中,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和因勢利導是最基本的原則,簡稱為“三因原則”,成為社區康復的根本指導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