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A
解析:從1949年到1956年為我國教育心理學的改造期。這個時期大量翻譯和學習蘇聯心理學,試圖樹立心理學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以確立我國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方向。同時,也對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學理論和測驗技術進行了研究、認識和清理批判。因此,答案為A。
2.D
解析:教育性原則是指高等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應該符合我國的教育方針和教育原則,能夠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發揮積極的作用。研究成果應有助于加深對高等教育本質及其規律的認識,有助于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因此,答案為D。
3.D
解析:觀察法即自然觀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過程中直接觀察被試(學生)的外部行為表現(言語、行為和表情),從而對其心理活動進行研究的方法。因此,答案為D。
4.D
解析:實驗法是在控制的條件下系統地操縱某種變量的變化,來研究此種變量的變化對其他變量的影響。應用教育實驗法應該特別注意的問題是,必須妥善處理實驗條件,才能精確地確定自變量(實驗變量)的改變對因變量(反應變量)的影響。因此,答案為D。
解析:大學生學習心理研究主要闡述與高等教育教學有關的共同的學習心理規律。具體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①對高校學生學習的實質、類型與特點,高等教育的聯結學習理論基礎,高等教育的認知學習理論基礎等的探討;②對學習動機的結構、類型與作用,學習動機的主要理論觀點,學習需要的培養途徑,學習動機的激發措施等的探討;③對學習遷移的實質、分類與作用,學習遷移的主要理論觀點,學習遷移的影響條件,學習遷移的有效促進等的探討。B選項屬于教學心理研究。因此,答案為B。
8.A
解析:教育實驗法運用的核心是實驗設計,實驗設計中應該遵守兩項基本原則:①隨機化原則。在實驗設計中,對實驗對象的選擇和部署以及對實驗程序的先后順序應做出隨機安排,使無關變量的效應受到控制,盡量避免其對實驗結果的影響。②局部控制的原則。在同一實驗中的環境條件、儀器設備、技術措施、被試等,都應盡可能一致,力求實驗條件具有同質性,以防止環境條件等因素的干擾,減少實驗誤差。因此,答案為A。
9.C
解析:教學心理研究主要闡述高等教學過程(即智育過程)的基本心理規律。具體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①對大學生認知與記憶發展的規律,教材的直觀與知識的感知,教材的概括與知識的理解,知識的識記與信息的編碼,知識的保持與信息的存儲的討論;②對學習策略、心智技能的實質、特點及其相互關系,學習策略的培養與應用,心智技能的形成與培養途徑等的討論;③對問題解決的實質、理論模型,問題解決的過程與條件,創造能力及其培養等的討論。因此,答案為C。
10.C
解析:個案法是對單個被試進行深入而詳盡的觀察與研究,以便發現影響某種行為和心理現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其優點是能加深對特定個體的了解,有助于教師進行因材施教。但它所收集的資料可能真實性不強,從而會影響到研究結論的可靠性。因此,答案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