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非判斷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1.課程設計包括兩方面:一是課程體系結構整體的編制,二是具體課程的編制。( )
2.受教育者是德育的對象,在德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
3.疏導原則指進行德育時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
4.班級管理是以班主任為中心的管理。( )
5.班主任對所有的學生應一視同仁,采取統一的教育方法。( )
6.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教育目的的制定都受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的影響。( )
7.小學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矛盾。( )
8.小學生的思維處于具體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階段。( )
9.教學是傳授系統知識,促進學生發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
10.17世紀捷克教育家赫爾巴特認為一切知識都從感官的知覺開始,主張把教學建立在感覺活動的基礎上。( )
11.系統的學校教育制度是伴隨著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和現代學校教育的誕生而產生的。( )
12.真正為課程論建立起心理學基礎的人是盧梭。( )
13.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特征是學校的產生。( )
14.教材就是指教科書。( )
15.教材是唯一的課程資源。( )
四、情境分析題(共25分)
(一)(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5分,共15分)
教學生識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師告訴學生如何區別“買賣”兩個字時說:“多了就賣,少了就買。”學生很快就記住了這兩個字。還有的學生把“干燥”寫成“干躁”,把“急躁”寫成“急燥”,老師就教學生記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從此以后,學生對這兩個字再也不混淆了。
1.你認同該教師的這種做法嗎?( )[單選題]
A.認同
B.不認同
2.教師在選取教學方法時有何依據?( )[不定項選擇題]
A.依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
B.依據教學內容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C.根據學生實際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D.依據教師的自身素質選擇教學方法
3.這些教法有何可取之處?( )
A.讓學生學會掌握事物之間的聯系
B.讓學生學會開動腦筋
C.讓學生學會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識記
D.讓學生學會意義識記
(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5分,共10分)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句型1”、“句型2”……今天我們練習一下這些句型。
出示句型1
師:請同學們將黑板上的這些關鍵詞以句型1造句,大家先在小組里進行練習。(學生按座位以四人為一組開始練習句型,學生各自根據要求,將黑板上的名字說一遍。十分鐘后……)師:好,停。××同學,你來說第一句。……(隨機抽取學生逐一匯報練習結果)
出示句型2
……
1.這位老師旨在運用哪一種學習方式?( )[單選題]
A.實踐學習
B.合作學習
C.探究學習
D.網絡學習
2.針對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你認為這位老師應當如何改進教學方法?( )[不定項選擇題]
A.創設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氛圍
B.改變學生的學習環境
C.組織學生合作交流
D.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