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C
【解析】戰國時期,《禮記》中的《學記》從正反兩方面總結了儒家的教育理論和經驗,系統地闡述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務等,是罕見的世界教育思想遺產。
2.B
【解析】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運動對小學教育產生了較大影響。小學教育機構統稱為小學校,招收6歲兒童入學,修業年限為6年。
3.C
【解析】個體身心發展的互補性存在于生理機能的不同方面,也存在于心理機能與生理機能之間。此題干是說互補性在生理機能的不同方面的體現。
4.C
【解析】熱愛學生是教師必備的職業道德素質。
5.B
【解析】在知識經濟時代,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質教育的核心。
6.C
【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環境因素對人發展的影響。
7.B
【解析】課外活動的主體是學生。
8.A
【解析】本題描述的是品德評價法。
9.C
【解析】馬克思說“我們把勞動力或勞動能力,理解為人的身體即活的人體中存在的、每當人生產某種使用價值時就運用的體力和智力的總和”。
10.B
【解析】心理起源論認為,教育起源于人類早期和個體幼年時的模仿行為,像孩童出于好奇模仿成年人的行為和活動就是教育。
11.C
【解析】人與人無論在哪一個方面都存在差異,因此教育要針對差異進行,即因材施教。
12.C
【解析】略。
13.C
【解析】學校教學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是課堂教學。
14.B
【解析】我國學者在20世紀60年代以后開始編寫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學教材。
15.A
【解析】柏拉圖認為人發展的最高境界就是“心靈的和諧達到完美的境地”,因此他將此定為教育的最高目的。
二、多項選擇題
1.ABC
【解析】我國義務教育的學制年限通常有:小學六年,初中三年的“六三”學制,小學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學制;小學和初中“九年一貫制”。
2.ABCDE
【解析】略。
3.BCDE
【解析】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課程研究與教學研究同樣重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世界各國課程都有不同程度的改革,故BCDE選項均為共同的發展趨勢。
4.ABCDE
【解析】略。
5.ABCD
【解析】根據我國《憲法》的規定,我國公民可享有以下權利:(1)平等權利;(2)政治權利和自由權利;(3)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4)言論自由權利;(5)社會經濟權利;(6)文化教育權利;(7)國家保護華僑的正當權利,保護歸僑和僑眷的合法權利。
6.BCD
【解析】勞動技術教育是引導學生掌握勞動技術知識和技能,形成勞動觀點和習慣的教育。故BCD項為小學在勞動技術教育方面的要求。
7.CDE
【解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新型的師生關系應該是人格平等、師生關系相互促進、朋友式的友好幫助關系。
8.ABC
【解析】我國小學德育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構成: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9.ABE
【解析】凡是學校在課堂教學任務以外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進行的教育活動,都屬于課外活動。但選修課屬于課堂教學。
10.ABCE
【解析】班級常規管理建立的檢查監督系統所采取的檢查監督方式包括:自檢、互檢、班干部檢查、班主任抽檢。
在線測試:
特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