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小學生的品德發展是從依附性向自覺性、從外部監督向自我監督、從服從型向習慣型過渡。在過渡中存在著質變的關鍵年齡,這一年齡大致在三年級(9歲左右)。
2.C【解析】好奇心可以引發個體進行各種探索活動。
3.C【解析】題干是布魯納認知結構說的核心思想。
4.C【解析】這種任務能給他們提供最大的現實挑戰。
5.A【解析】共同要素理論是桑代克等人在對知覺、注意、記憶和動作等方面進行的一系列實驗基礎上提出來的。
6.B【解析】內部反饋是操作者自身提供的感受反饋,外部反饋是自身以外的反饋。
7.B【解析】在群體的壓力下,成員有可能放棄自己的意見而采取與大多數人一致的行為,稱為從眾。
8.D【解析】準確的結果反饋可以引導學生矯正錯誤動作,強化正確動作,并鼓勵學生努力改善其操作。
9.B【解析】加里培林最早對心智技能進行研究,并且提出了心智技能按階段形成理論。
10.B【解析】提問是精細加工策略的又一種重要方式。
11.C【解析】由創造性的主要特征可知C正確。
12.B【解析】此階段的兒童的道德判斷受外部的價值標準所支配和制約。
13.D【解析】心理輔導的目標有兩個:一是學會調適,包括調節與適應;二是尋求發展。
14.A【解析】指導教學是以學習成績為中心,在教師指導下使用結構化的有序材料的課堂教學。
15.A【解析】題干是積極的課堂氣氛的特征。
16.A【解析】題干是對“題干”的名詞解釋。
17.A【解析】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知識不能回憶或再認的原因主要是無適當提取線索。
18.D【解析】評價分為定性評價、定量評價、考查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等。
19.D【解析120世紀80年代以后,皮亞杰和維果茨基的理論被大量介紹到美國,使教育心理學的體系越來越完善,內容越來越豐富。
20.A【解析】社會自我是介于生理自我與心理自我之間的第二層次。
二、多項選擇題
1.ACE【解析]BD是問題解決的特征,故排除。
2.ABCE【解析】見大綱心理發展的特征部分。
3.ACE【解析】動機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強化功能三種功能。
4.ABCDE【解析】這五個特性都影響著新的學習的獲得與保持。
5.ABCE【解析】概念的結構包括名稱、定義、特征、實例。
6.ABC【解析】列提綱和畫關系圖屬于組織策略的方式。
7.ABD【解析ICE兩項與題干的內涵不符,應排除。
8.ABCDE【解析】布盧姆將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根據價值內化的程度分為這五個等級。
9.ACDE【解析]i)ll練發散思維的一般方法就是這四種。 ’
10.ABCDE【解析】這五項都是教師幫助學生形成或改變態度和品德的常用而有效的方法。
最新試題:
歷年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