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簡答題
1.自我意識在人格的形成和發展中起著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1)自我意識的水平制約著個人對自己的人格形成和發展進行調節的能力。
(2)自我評價的性質決定人格發展的方向。
(3)自我調控能力制約著人格的發展。
2.首先,要根據自己的生物鐘安排學習活動。其次,要根據一周內學習效率的變化安排學習活動。再次,要根據一天內學習效率的變化來安排學習活動。最后j要根據自己的工作曲線安排學習活動。
3.一般認為態度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影響個人的行為選擇的內部準備狀態或反應的傾向性。態度是一種內部準備狀態,而不是實行反應本身,態度不同于能力,雖然二者都是內部傾向。“態度是通過學習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4.(1)傾聽。傾聽是專注而主動地獲取信息的過程。
(2)鼓勵。在會談中,輔導教師可以向對方提供鼓勵信息。
(3)詢問。多提開放式問題,還要問看法與感受。
(4)反映。反映就是輔導教師將受輔導學生表達出的思想、觀念或流露出的情緒,加以綜合整理,用自己的語言再表達出來,以協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七、論述題
【答案要點】
1.當學生對人名、地名等事實性的問題不能理解時,教師可以給予直接指導,將正確答案直接告訴學生。因為事實性的問題不能依靠知識經驗和思維加以推理。
2.對于與學生經驗有關的邏輯性問題,可以提供間接指導,即給學生一定的暗示或提示,鼓勵學生自己進一步推理而求得答案。
3.在進行間接方式指導時,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對能力強、個性獨立的學生,給予較少指導;對于能力較弱、個性依賴的學生給予較多指導,直到得到正確答案為止。
八、案例分析題
【答案要點】
分快慢班的做法違背教育公平原則,把優質資源集中在快班,侵犯了部分學生的合法權益。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慢班的學生可能會因為遭到不平等對待而自暴自棄,快班的部分學生照樣會因為找不到原有的優勢而產生許多心理問題。人的素質是復雜麗多元的,僅僅憑成績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并據此來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根本不符合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的真正精神,不利于學生素養的全面提高,也不會因此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這種以全體學生的健康成長為代價分快慢班的做法,是不科學的.
最新試題:
歷年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