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學校德育任務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逐步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能力和形成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道德觀。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掌握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道德規范,自覺地身體力行,在社會生活的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逐步提高分辨是非、善惡、美丑、榮辱和按道德規范調節行為的能力,逐步形成基本的社會主義的道德觀點、信念,為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科學世界觀打下基礎。
(2)培養學生堅定的政治立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導學生在道德認識和實踐活動中,激發出道德需要,形成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培養愛憎分明的政治態度,堅定的政治立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們對履行和捍衛社會主義道德富有責任感、義務感、使命感。
(3)養成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實際的道德鍛煉和規范行為的訓練,不僅要使他們能自覺地運用社會主義道德規范調節自己的行為,而且要使他們的道德行為在反復的實踐活動中,達到自動化的程度,即形成道德的行為習慣,成為個人品德。
上述三個任務相互聯系、相輔相成,只有發揮三者的整體功能,才能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高尚品德。
2.德育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1)德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條件和保證。我國現階段的根本任務是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德育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貫穿于物質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設之中。社會主義學校是培養建設人才的必要場所,是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條件和保證。青少年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時期,思想道德品質形成發展時期,必須運用正確的思想和方法對他們進行教育,以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品德,增強抵制錯誤思想道德影響的能力,引導他們沿著社會主義的方向發展,促使他們健康成長。
(3)德育是實現教育目的的條件和保證。人的德智體是相互聯系、影響、制約、促進的辯證統一體。通過德育促進青少年兒童的品德發展,可為他們體、智等的發展提供保證和動力。
3.(1)德育內容的含義。德育內容是指實施德育工作的具體材料和主體設計,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會思想政治準則和道德規范的總和。它關系到用什么道德規范、政治觀、人生觀、世界觀來教育學生的重大問題。
(2)選擇德育內容的依據。①德育目標決定了德育內容。②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特征,決定了德育內容的深度和廣度。③德育所面對的時代特征和學生思想實際,決定了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④選擇德育內容還應考慮文化傳統的作用。
4.德育過程的結構,是指德育過程中不同質的各種要素的組合方式。它包括四個方面:(1)教育者。教育者是德育過程的組織者、領導者,在德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2)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個體和群體,他們都是德育的對象。在德育過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體,又是德育的主體。(3)德育內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會思想政治準則和法紀道德規范,是受教育者學習、修養和內在化的客體。(4)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傳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養的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和。
5.現階段我國中小學的德育原則包括以下幾點:
(1)導向性原則。導向性原則是德育的一條重要原則,因為學生正處在品德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一方面他們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們年輕,缺乏社會經驗與識別能力,易受外部社會的影響。學校德育要堅持導向性原則,為學生的品德健康發展指明方向。
(2)疏導原則。疏導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人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
(3)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要把對學生個人的尊重和信賴與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嚴格要求結合起來,使教育者對學生的影響與要求易于轉化為學生的品德。
(4)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應當有目的、有計劃地把來自各方面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加以組織、調節,使其相互配合,協調一致,前后連貫地進行,以保障學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發展。
(5)因材施教原則。因材施教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從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品德發展的實際出發,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進行不同的教育,使每個學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
6.我國小學德育目標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兒童正確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共產主義道德意識。培養他們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情感、情操以及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2)培養學生的道德思維和道德評價能力。要教給兒童正確的思想方法,教育他們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待政治、社會和人生問題。培養學生的道德評價能力,就是要發展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之上用正確的道德準則與方法抵制各種非道德思想和行為污染侵蝕的能力,使他們能在紛繁復雜的社會道德現象中,逐漸學會過一種道德的生活,做一個真正有道德的人。
(3)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培養自我教育能力,是引導兒童根據我國社會的道德要求,自覺地提高道德認識,進行行為訓練的能力,也就是兒童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由自我評價、自我激勵、自我調控等因素構成。
7.(1)學生的知、情、意、行諸因素統一發展的規律。(2)學生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規律。(3)學生思想內部矛盾轉化規律。(4)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長期性和反復性規律。
8.(1)德育過程既是社會道德內化為個體的思想品德的過程,又是個體品德外化為社會道德行為的過程。(2)要實現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轉化,外因是條件,內因是根據,外因是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的。(3)德育過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統一過程。
9.(1)具有引導性、服從性、組織性。(2)不脫離性。不脫離學生學習這一主導活動和主要交往對象的教師和同學。(3)具有科學性和有效性。
10.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內容主要有:(1)針對大多數心理健康的學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預防心理障礙的發生,促進學生心理機能、人格的發展與完善。(2)就有心理障礙的學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3)針對少數有心理疾病的學生,進行心理咨詢與治療。
總體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分三個方面,即學習輔導、生活輔導和擇業指導。
11.我國德育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幾種:(1)說服教育法,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提高認識,形成正確觀點的方法。(2)榜樣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為和卓越成就來影響學生品德的方法。(3)情感陶冶法,是通過創設良好的情境,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品德的方法。(4)品德評價法,是指依據一定的要求和標準,對受教育者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斷。(5)自我教育法,是指在教育者的啟發和引導下,受教育者主動地為自己提出發展目標,自覺采取措施,實現思想轉化和進行行為控制,從而使自己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方法。(6)實際鍛煉法,是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進行一定的實際活動以培養他們的良好品德的方法。(7)表揚獎勵與批評處分。表揚獎勵是對學生的良好思想、行為做出肯定評價,以引導和促進其品德積極發展的方法;批評處分是對學生的不良思想、行為做出否定評價,幫助他們改正缺點與錯誤的方法。
12.說服法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提高認識、形成正確觀點的方法。說服包括講解、談話、報告、討論、參觀等。德育過程中運用說服法有以下幾點要求:(1)明確目的性。說服要從學生實際出發,注意個別特點,針對要解決的問題,有的放矢、符合需要、切中要害、啟發和觸動他們的心靈。(2)富有知識性、趣味性。說服要注意給學生以知識、理論和觀點,使他們受到啟發、獲得提高、所選的內容、表述的方式要力求生動有趣、喜聞樂見。(3)注意時機。要善于捕捉教育時機,撥動學生心弦,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4)以誠待人。教師的態度要誠懇、深情、語重心長、與人為善。
13.(1)榜樣法的概念。榜樣法,是指以榜樣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為、卓越成就等影響受教育者的思想、感情和行為的一種德育方法。榜樣可使道德準則及行為規范具體化、形象化、人格化,因而具有極大的感染力、吸引力、鼓動力,為歷代教育家所重視。榜樣包括偉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學生中的好榜樣等。
(2)運用榜樣法的基本要求。為了充分有效地發揮榜樣的教育作用,應遵循以下要求:①榜樣必須真實可信。②要幫助學生縮短角色距離。教師要善于找到榜樣和學生之間溝通的聯結點。③要促使榜樣成為學生自律的力量。
14.德育目的的功能主要表現在對教育過程的作用和對德育對象品德成長的作用兩方面,可以分別稱為教育功能和道德功能。具體內容如下:
(1)德育目的的教育功能。①導向功能。德育目的規定了道德教育活動所應培養的人的道德品質,實際上就是規定了道德教育活動的方向,對具體德育活動具有引導和激勵的功能。②調控功能。從宏觀上說,德育目的對教育規劃與教育結構的確立與調整等具有指導、協調的作用;從微觀上說,德育目的對具體的道德教育內容的安排,對教育活動形式及教育手段、方法和技術的選擇等,有支配、控制和調節的作用。③評價功能。由于德育目的是德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因而也就是檢驗德育活動成功與否的最根本的標準。
(2)德育目的的道德功能。①引導性功能。德育目的對德育對象來說是一種人生的奮斗目標,它具有誘發學習主體的道德動機,發揮其意向性的作用,同時也能夠增加德育對象克服苦難的勇氣和毅力,發揮其意志性作用。②規范性功能。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預防,二是禁止。德育目的有對個體品德的正面規定,也有提示受教育者拒絕錯誤,防患于未然的功用。
15.德育的途徑。德育的途徑是指德育的實施渠道或形式。我國學校德育途徑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教學。教學不僅是學校實施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組織形式,也是學校德育最基本、最經常、最有效的形式。通過教學實施德育是通過傳授和學習文化科學知識實現的。(2)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課外活動和校外活動是生動活潑地向學生進行德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它不受教學計劃的限制,讓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自愿選擇參加,自主地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制定并執行一定的計劃與紀律,以調節自己的行為和處理人際關系。(3)社會實踐活動。+根據德育的要求,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學校德育的重要途徑。包括組織學生參加勞動、開展勤工儉學活動、組織學生參加社會政治活動等。(4)共青團、少先隊、學生會組織的活動。共青團、少先隊、學生會是學校里學生的集體組織,他們組織開展的活動是實現德育內容、達到德育目標的有效形式。(5)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全面負責一個班學生工作的教師,班主任的基本任務是帶好班級,教好學生,對學生進行教育是班主任的一項重要職責和任務。班主任要做好學生德育工作,必須全面深入了解、研究學生,促使社會有關方面和學生家長的配合,共同對學生進行教育。
15.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學校德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呈現出以下特點:(1)社會主義方向性。德育應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用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教育人們,提高整個民族的思想道德素養水平和修養能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2)全民性和民主性。①德育是全國人民的共同權利、義務和責任;②德育的對象包括全國人民,全體社會成員;③德育的任務是提高全國各族人民思想道德素養水平,提高整個民族的精神文明程度。(3)變革性。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必須自覺地改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生產力的部分,其中包括德育改革。變革性是現代德育的本性和存在形式。(4)開放性。現代社會是開放的社會,德育是社會的一部分,它也應該成為開放性的系統,而不能脫離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生活環境和當今世界的發展變化。
16.確定德育內容有三個方面的依據:(1)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標(分析略);(2)學生的年齡特征(分析略);(3)時代特征和學生品德實際(分析略)。
17.(1)思想品德課與其他學科教學。(2)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3)勞動。(4)少先隊活動。(5)班主任工作。
特別推薦:
2012年考試大-教師資格站“考試應用”,免費體驗中 ![]() | ||
在線模考 |
模擬試題、章節習題、真題、預測試卷等各種試題免費做! | |
報考訂閱 |
第一時間了解報名時間、報名入口、成績查詢等考試報考. | |
我的課程 |
隨時隨地學習,2012年HD高清課件全新上線,48小時免費試聽. | |
你問我答 |
對模考試題有疑問,或者在課程學習中遇到問題,都可以提問. | |
考試應用功能不斷添加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