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導向性原則
B.疏導原則
C.教育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E.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
42、學校教育制度的發展經歷了( )。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義務教育
D.普及教育
E.非制度化教育
43、教育對人類地位的提升表現在( )。
A.幫助人發現自身價值
B.認識并發掘自身潛能
C.形成并發展人的個性
D.發展人的精神力量
E.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諧、全面的發展
44、關于新課程的理念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小學以分科課程為主
B.初中以綜合課程為主
C.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特點包括創新性
D.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環節
E.以省級課程管理為主
45、 CIPP評價模式包括( )。
A.背景評價
B.輸入評價
C.過程評價
D.效果評價
E.成果評價
46、陶冶法的方式包括( )。
A.人格感化
B.自然熏陶
C.環境陶冶
D.藝術陶冶
E.別人感化
47、教育對科學技術發展的作用表現為( )。
A.能完成科學知識的再生產
B.推進科學的體制化
C.改變人們的科技價值觀
D.具有科學研究功能
E.具有推進科學技術研究的功能
48、常規訓練包括( )。
A.禮貌常規訓練
B.學生守則訓練
C.課堂常規訓練
D.衛生常規訓練
E.實踐能力訓練
49、德育的主要途徑有( )。
A.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
B.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
C.勞動
D.共青團活動
E.班主任工作
50、學校教育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有( )。
A.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平
B.社會出現了剩余產品
C.有一部分人可以脫離生產勞動
D.語言發展到文字狀態
E.社會出現了階級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