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B
【解析】測驗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為工具,對個體的心理特征進行間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結論的研究方法。
2.C
【解析】按照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的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的觀點,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認知結構中已經具有了抽象概念,所以才能畫出具體的路線圖。
3.A
【解析】教師通過多種方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激發(fā)學生的認知內驅力,即激發(fā)學生的內部動機。
4.A
【解析】略。
5.B
【解析】認知結構的遷移觀認為,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對新知識學習發(fā)生影響,這就是遷移,所以,認知結構是知識學習發(fā)生遷移的重要原因。一切有意義的學習都是在已有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的,不受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影響的新學習是不存在的。
6.C
【解析】奧蘇伯爾的“同化說”。
7.B
【解析】元認知策略是通過對自己的認知過程的監(jiān)控和調節(jié),來提高學習的效率和效果的學習策略,主要包括計劃策略、監(jiān)視策略和調節(jié)策略。
8.C
【解析】從眾指個人的觀念或行為由于真實的或想象的群體的影響或壓力,而向與多數(shù)人相一致的方向變化的現(xiàn)象。“人日亦曰”的意思是別人說什么,自己也說什么,就反映了這一現(xiàn)象。
9.D
【解析】課堂氣氛作為教學過程的軟情境,它通常是指課堂里某些占優(yōu)勢的態(tài)度與情感的綜合狀態(tài)。課堂氣氛具有獨特性,不同的課堂往往有不同的氣氛。
10.B
【解析】皮格馬利翁效應又稱羅森塔爾效應。
二、填空題
1.元認知
2.意向或意圖
3.內在的需要
4.學會調適、尋求發(fā)展
5.領域、功能
6.傳遞信息
7.有限制的問答題、開放式論文
8.教學情境、教學活動
9.自我調節(jié)
10.程序教學與機器教學
三、辨析題
1.【解析】此判斷正確。根據(jù)評價時間,可把教學評價分為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根據(jù)評價功能分為配置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
2.【解析】此判斷錯誤,這是任務促成的紀律。
3.【解析】此判斷錯誤,非正式團體對個體的影響是積極地還是消極的主要取決于非正式團體目標與正式團體目標的一致程度。
4.【解析】此判斷錯誤,李老師沒有考慮榜樣的認同性,而非針對性。
5.【解析】此判斷錯誤。專家之所以比新手牛是因為專家不僅比新手擁有更多的專業(yè)知識而且這些知識的在頭腦中的組合也是非常合理的可以迅速提取。
6.【解析】此判斷正確,PQ4R指,preview、question、read、reflect、recite和review。
7.【解析】此判斷錯誤。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學》,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專著。
8.【解析】此判斷錯誤。父母受教育程度較,但對孩子的要求不過分嚴格,家庭氣氛比較民主,則有利于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
9.【解析】此判斷錯誤。系統(tǒng)脫敏法由沃爾樸1958年提出。
10.【解析】此判斷正確。
最新試題:
在線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