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斷題(判斷下列各題正誤,并在題后括號內打“√”或“×”。每小題1分,共20分)
1.人們之所以會遵從,是因為他們采納了從他人那里得到的信息,他們信任別人,害怕偏離。 ( )
2.維納認為,人們對自己行為結果的歸因包括努力、能力、控制、運氣四個方面。 ( )
3.動機是學習的先決條件,因此,沒有動機學習便不能發(fā)生。 ( )
4.按照馬斯洛的動機作用觀點,教師在自尊水平低的學生中灌輸為學習本身的滿足而去學的做法是不可能成功的。 , ( )
5.維果斯基提出的“教學應走在發(fā)展前面”的含義是提前講授下一階段學生才能掌握的內容。 ( )
6.具有場獨立性認知風格的學生喜歡結構嚴密的教學方式。 ( )
7.學生的學習風格會影響學習的質和量。 ( )
8.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并非所有的初中學生都達到了形式運算階段。 ( )
9.是否具可逆性是具體運算思維同形式運算思維的根本區(qū)別。 ( )
10.根據形式訓練說,電話接線員經過長期訓練,記憶數字的能力會大大提高,但不能保證他們記憶外語詞匯的能力也會相應提高。 ( )
11.一切有意義學習中都包含知識的遷移,在機械學習中沒有遷移。 ( )
12.僅僅對別人有利的行為還不屬于道德的行為。 ( )
13.像踢足球這樣的體育活動,既需要連續(xù)的運動技能,也需要不連續(xù)的運動技能。 ( )
14.閱讀和寫作過程都可看作問題解決的過程。所以,閱讀和寫作能力可以用廣義的知識的掌握來解釋。 ( )
15.學生學習了某種類型的解題規(guī)則,然后將學到的規(guī)則應用于新的情境,這種學習就是問題解決學習。 ( )
16.根據學生學習是被動的還是主動的,可以區(qū)分接受學習和發(fā)現學習。 ( )
17.精細加工需要在要記憶的材料中增加信息。 ( )
1 8.早期格式塔的頓悟說沒有強調過去經驗在頓悟中的作用。 ( )
19.在操作條件反應作用中,強化物出現在反應之前,并引起反應。 ( )
20.某中學生13歲開始學跳高,當時身高1.6米,跳高成績?yōu)?.7米。兩年后身高1.75米,通過訓練,跳高成績達2.00米。他所提高的成績是通過練習產生的行為變化,所以,可以用學習來解釋。 ( )
四、情景題(每道情景題后有4個問題,在每個問題給出的備選 答案中,有至少一個或若干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情景題共2小題, 每小題10分,共20分)
(一)
戰(zhàn)國時期,孫臏初到魏國,魏王要考查一下他的本事。一天,魏王召集眾臣,當面 考查孫臏的智謀。 魏王對孫臏說:“你有什么辦法讓我從座位上下來嗎?” 龐涓出謀說:“可在大王座位下邊生起火來。” 魏王說:“不可取。” 孫臏捻捻胡須道:“大王坐在上邊嘛,我是沒有辦法讓大王下來的。” 魏王問:“那你怎么辦?” 。 孫臏道:“如果大王在下邊,我卻有辦法讓大王坐上去。” 魏王得意洋洋地說:“那好。”就從座位上走了下來,“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辦法讓 我坐上去。” 周圍的群臣一時沒有反應過來,也哄笑孫臏無能。忽然,孫臏卻哈哈大笑起來, 說:“我雖然無法讓大王坐上去,卻已經讓大王從座位上下來了。” 這時,大家才恍然大悟,對孫臏的才華連連稱贊。
1.案例反映了孫臏思維的( )。
A.廣闊性
B.深刻性
C.獨立性
D.靈活性
2.問題解決策略有哪些?( )
A.算法式
B.啟發(fā)式
C.行動研究
D.實際鍛煉
3.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訓練方法有哪些?( )
A.頭腦風暴法
B.直覺思維訓練
C.發(fā)散思維訓練
D.逆推法訓練
4.思維的基本形式是( )。
A.概念
B.判斷
C.推理
D.定理
您還可以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