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簡答題
1.格式塔心理學又稱完形心理學,誕生于1912年,苛勒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對黑猩猩學習和解決問題進行了許多研究,由此認為;學習是通過頓悟實現的。完形一頓悟說的基本內容如下:(1)學習是通過頓悟過程實現的。苛勒認為,學習是一個頓悟的過程,而不是嘗試錯誤式的。所謂頓悟就是動物突然覺察到問題解決的辦法,是動物領會到自己的動作為什么和怎樣進行,領會到自己的動作和情景、特別是和目的物之間的關系。動物只有在清楚地認識到整個問題情境中各種成分之間的關系時,頓悟才可能發生。(2)學習的實質是在主體內部構造完形。完形是一種心理結構,是對事物關系的認知、苛勒認為,學習過程中問題的解決,都是由于對情境中事物關系的理解而構成一種“完形”來實現的。完形一頓悟學說作為最早的一個認知性學習理論,肯定了主體的能動作用,強調心理具有一種組織的功能,把學習視為個體主動構造完形的過程,強調觀察、頓悟和理解等認知功能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這對反對當時行為主義學習論的機械性和片面性具有重要意義。
2.(1)靈活選用實物直觀和模象直觀。(2)加強詞與形象的結合。(3)運用感知規律,突出直觀形象的特點。(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5)讓學生充分參與直觀過程。
3.答:影響創造性的因素有三個:(1)環境。家庭與學校的教育環境是影響個體創造性的重要因素。家庭氣氛比較民主等因素有利于孩子創造性的培養。學校氣氛越民主,也越有利于創造性的培養。(2)智力。創造性和智力的關系是一種相對獨立,在一定條件下又有相關的非線性關系。高智商雖非高創造性的充分條件,但可以說是高創造性的必要條件。(3)個性。高創造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個性特征,如具有幽默感、有抱負和強烈的動機、能夠容忍模糊與錯誤、喜歡幻想、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有獨立性等。
六、論述題
1.(1)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教師只忙于“教”與“檢”,學生只忙于“學”與“考”但是還是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因此,可以建議嘗試著從學習策略的培養去改變這種情況。
(2)教師教任何功課,“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但是縱觀當今學校教育教學的過程,大多教師只重視講聽,缺乏學法及其運用的指導。許多學生對自己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體驗淡薄。許多學生只知道某種學習方法或技能有效,但并不清楚何時選擇以及如何運用這些方法或技能,只知道是機械地運用,遇到新情況則表現為無所適從,不知所措,而培養學習策略能彌補這一不足。研究表明,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訓練,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不失為提高教學效率和成績的良好途徑。
(3)學習策略是學習者根據學習情境的特點和變化而采用的達到一種或多種學習目標的學習方式。它不同于具體的學習方法或技能,在學習過程中,影響學習的變量很多,除了學習風格外,還包括學習的目標、任務、要求、學習結果的評價與測驗,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學生的能力、性格、氣質與個性特點等。學習策略的任務是要充分認識這些變量,并揭示這些變量與學習方法或技能之間的錯綜復雜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步驟去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①首先,培養興趣,激發學生求知欲,激活并保持良好的注意、情緒與思維狀態;②分析學習情況,選擇學習方法;③制訂周密、詳細的計劃;④執行、監控、整理學習計劃。
2.(1)學習動機的培養可以從以下方面人手:
①利用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互動關系來培養學習動機。學習動機作為引起學習活動的動力機制,是學習活動得以發動、維持、完成的重要條件,并由此影響學習效果。而學習動機之所以能影響學習效果,是因為它直接制約學習的積極性。學習動機強,學習積極性高,在學習中能專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學習熱情,遇到困難時有頑強的自制力和堅強的毅力。反之,缺乏學習動機則學習積極性必然降低,這將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因此學習動機可以影響學習效果。同時學習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學習動機。如果學習效果好,學生在學習中所付出的努力與所取得的成績成正比,學習動機就會得到強化,從而鞏固了新的學習需要,使學習更有成效。這樣,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相互促進,從而形成學習上的良性循環。
②利用直接發生途徑和間接轉化途徑來培養學習動機。利用直接發生途徑主要考慮如何使學生原有的學習需要得到滿足。由于認知內驅力是最穩定、最重要的學習動機,此滿足學生的認知需要有利于培養新的學習需要。為此,教師應耐心有效地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精心組織信息最大、有吸引力的課堂教學,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同時,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認識到知識的價值,以形成掌握更多知識、探究更深問題的愿望。從間接途徑考慮,主要應通過多種活動,提供各種機會,滿足學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愛好。
(2)學習動機的激發可以有以下幾種途徑:①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要想創設問題情境,首先要求教師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結構,了解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此外要求教帥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狀態,使新的學習內容與學生已有水平構成一個適當的跨度。這樣,才能創設問題的情境。②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在學習較容易、較簡單的課題時,應盡量使學生集中注意力,使學習緊張一點;而在學習較復雜、較困難的課題時,則應創設輕松自由的課堂氣氛,在學生遇到困難或出現問題時,要盡量心,平氣和地慢慢引導,以免學生過度緊張和焦慮。③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來自學習結果的種種反饋信息,對學習效果有明巴的影響。這是因為,一方面學習者可以根據反饋信息調整學習活動,改進學習策略.另一方面學習者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或避免再犯錯誤而增強了學習動機,從而保持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表揚與獎勵比批評與指責更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④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學生對學習結果的歸因對以后的學習行為會產生影響。一般而言,無論對優生還是差生,將學業成敗歸因于主觀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這可使優生不至于過分自傲、能繼續努力,使差生不至于過分自卑,也能進一步努力學習,以爭取今后取得成功。
歷年真題:
山東省教師資格證中學考試真題試題及答案解析(07-2010年)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