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判斷改錯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21.【√】
22.【√】
23.【×】改正:品德行為問題主要出現在青少年時期(13—15歲)。
24.【×】改正:變式是重要的,但在教學中也不可過多地運用。變式的成效并不取決于運用的數量,而在于是否具有廣泛的典型性,能否使學生在領會科學概念時,擺脫感性經驗和片面性的消極影響。教師在運用變式時,要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思考,才能使變式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5.【×】改正:強化物出現在反應之后。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26.答:
教育心理學的指導思想跟其他心理學分支一樣,都是辯證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中關于普遍聯系、報考發展、矛盾統一以及質量互變等基本觀點對開展教育心理學的研究都起至關重要的指導作用。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原則包括:
(1)客觀性原則。
(2)系統性原則。
(3)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4)教育性原則。
27.答:
(1)教學目標分析。
(2)情景創設。
(3)信息資源設計。
(4)自主學習設計。
(5)協作學習環境設計。
(6)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7)強化練習設計。
28.答:
(1)創設一個民主、開放的學與教的環境。
(2)培養好奇心,激發求知欲。
(3)鼓勵學生進行獨創,敢于標新立異。
(4)積極開展創造性活動。
(5)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
(6)培養創造性的個性。
29.答:
(1)品德心理結構的統一性與差異性。
(2)品德心理結構各成分具有層次性。
(3)品德心理結構各成分發展的順序性、連續性。
(4)品德心理結構發展的階段性。
(5)品德心理結構發展的多端性。
30。答:
(1)現代生命觀、現代健康觀、現代教育觀都對心理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成為時代賦予的任務。
(2)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避免各種突發事件,維護社會安定,學校正常運作,學生家庭幸福的需要。
(3)注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證學生正常健康發展的需要。
(4)注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的需要。
(5)注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社會變動時期的需要。
六、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31小題10分,第32小題15分,共25分)
31.答:
(1)創造性訓練的一般技巧:
①創設適宜的條件。
②采用發散式提問模式。
③擺脫習慣性思維。
④通過自我知曉增進創造。
(2)創造力訓練的具體技巧舉例:
①缺點列舉訓練。
②希望點列舉訓練。
③圖形想象訓練。
④聯想訓練。
⑤展開性思維訓練。
(3)奧斯本一帕內斯創造性問題解決方案,其基本步驟如下:
①發現目標。
②發現事實。
③發現問題。
④形成想法。
⑤發現解決辦法。
⑥接受發現。
32.答:
根據促進程序性知識學習的一般條件,可以采用以下教學策略:
(1)展開新策略:在程序性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向學生演示程序操作的展開的、完整的、精細的過程,以幫助學生明確操作程序及其步驟。
(2)變式策略:變式是促進概括化的最有效的方法。變式的運用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主要選擇典型的、特殊的變式。
(3)比較策略:比較是指在呈現感性材料或例證時,與正例相匹配呈現一些較易混淆的典型反例,以促進分化的順利進行,并提高其準確性。
(4)輔助辨別策略:教師運用一些特別的輔助方法來增強學生對符號模式、規則等的記憶和辨別。
(5)練習和反饋策略:教師設置的聯系應該數量充分,難度多樣,安排合理。在學習之初練習的速度要慢,問題要精,具有典型性,一次聯系的時間不宜過長,采取短間隔分散聯系較為合適。
(6)條件化策略:任何知識的學習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在適當的條件下正確運用。
(7)分解性策略: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將完成某類任務的完整思維過程分解成幾個階段,總結并訓練學生掌握每個階段上的最佳運算方式和可能運算方式,再將它們連貫起來。
應該指出的是,促進陳述性知識學習的教學策略與促進程序性知識的教學策略其實有很多相通之處,有些也是可以通用的。
歷年真題:2010-2012年四川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A/B級)
試題推薦:四川省教師資格【教育學B 心理學B】全真試卷|密押試卷
努力一次性通過:2013教師資格HD高清視頻包過班/精講班/沖刺班,考點全面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