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解析]教師應該充當的是指導者和促進者的角色。這一角色要求:首先,教師指導學生去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指導學生在獲得科學知識的同時學會如何學習并發展各種能力,從而保證學生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能不斷擴充知識;其次,教師要起到促進學生學習的作用,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動機,要為學生提供支架。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既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又要因材施教,發展每個學生的特長。
2.【A】[解析]模象直觀是以事物的模擬性形象作為對象的直觀活動。
3.【B】[解析]學習策略的定義,概括起來有下面三種觀點:學習策略是具體的學習方法或技能,學習策略是學習的調節和控制技能,學習策略是學習方法與學習的調節與控制的有機統一體。
4.【C】[解析]根據兒童在發展過程所表現出來的特點,皮亞杰提出兒童的認知發展要經過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2歲)、形式運算階段(12~15歲)四個由低到高、順序不變的發展階段。
5.【C】[解析]狹義的知識,也就是我們傳統理解中的知識,一般僅指能貯存在語言文字符號或言語活動中的信息或意義。
6.【D】[解析]桑代克的聯結理論是根據其對動物的實驗結果提出的,其中最著名的是餓貓開迷箱的實驗。
7.【B】[解析]略
8.【B】[解析]群體間競爭可以使課堂氣氛顯得活躍、能激發個人的成就動機、使學生在與他人的交往中較好的發現自己尚未表現出來的潛力和自已的局限性。
9.【C】[解析]當學習者面臨新的學習情境和問題情景時,學習者如果利用原來的知識和技能獲得了新知識和解決了新問題,這種遷移就是順向遷移。
10.【D】[解析]創造力是根據一定目的和任務,產生具有社會或個人價值、具有新穎獨特成分產品的一種能力品質,創造性思維是其核心和基礎。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11.【A、B、C、E】[解析]所謂正遷移,指的是一種學習能促進另一種學習。已有的知識、技能在學習新知識和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很好地得到利用,產生“觸類旁通”的學習效果,這就表現出學習的正遷移。
12.【A、B、C】[解析]布魯納分析了學習知識的具體環節,認為學習每一門學科都包括三個“幾乎同時發生的過程”,即新知識的獲得過程、知識的轉化過程及知識的評價過程。
13.【A、B、C、D、E】[解析]略
14.【A、C、E】[解析]具有高尚的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質、淵博的知識、高超的教育和教學藝術是教師獲得威信的基本條件。
15.【A、B、C、D、E】[解析]根據傷殘的部位不同,殘疾兒童又可以劃分為感官殘疾、肢體殘疾、語言殘疾、病殘和智力殘疾五大類。
歷年真題:四川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A/B級)
試題推薦:2014年四川《教育心理學A/B》模擬試題及答案 命題預測試卷
233網?!笆】肌币淮芜^:2014教師資格VIP班,濃縮高頻考點,帶你短時秒殺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