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福新政
【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利用語言描述某一歷史人物的評價,請學生猜此人是誰。內容如下:他是唯一一位連任四屆的美國總統(1933-1945);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輪椅上的美國總統;他被人們喻為“獅子”和“狐貍”;他是繼華盛頓、林肯后最受美國和世界公眾歡迎的美國總統;有人說林肯拯救了美國,而他拯救了整個資本主義制度。學生猜出此人是羅斯福。隨后,教師借由羅斯福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一)新政的內容
1.教師介紹:經濟危機爆發以后對美國造成了嚴重的危害,股票市場崩潰、企業破產、農產品價格猛跌、失業人數激增……
2.教師提問:假如在座的各位同學是羅斯福的“智囊團”成員,請你們為羅斯福總統出謀劃策,如何才能將美國從大危機的泥潭中解救出來?
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表格,要求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完成表格
3.教師展示《國家工業復興法》內容節選,請學生以歷史小組為單位,六分鐘時間進行討論:政府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政府制定《國家工業復興法》等文件以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以防止出現盲目競爭引起的生產過剩,加強了政府對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的調節與控制。
4.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探究農業措施、金融措施和福利措施的影響是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金融方面的措施恢復了銀行作用;農業方面的措施穩定了農產品價格,農民破產情況得到遏制;社會救濟方面的措施保障了工人的基本權利,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
(二)新政的評價
過渡:我們知道,“實踐是檢驗真理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羅斯福新政實施后,達到他所預期的效果了嗎?最終又給美國及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帶來了哪些影響呢?
教師出示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采用干預政策獲得高速發展的資料,以及20世紀8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再次遇到發展瓶頸的史料。請學生在5分鐘的時間內以歷史小組為單位,去思考探討新政實施以后對美國及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帶來了哪些影響。
學生回答后,師生總結:
(1)美國經濟逐漸走出低谷,農業、工商業和國民經濟狀況有了明顯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美國的社會矛盾。
(2)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發展的新模式,美國經濟從此進入一種壟斷組織與國家政權相結合的體制,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開始出現。
(3)沒有解決資本主義的根源性問題,即生產資料私有制和社會化大生產的矛盾。
環節三: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課所學知識。
作業:課下閱讀更多關于羅斯福的資料,并思考羅斯福身上有哪些高貴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板書設計:略
資料下載>>教師資格面試結構化專項+教案模板+萬能試講話語
報考信息>>教師資格證報考信息查詢
教師資格證面試如何快速通關?233網校還原面試情景現場,助你一舉攻下“結構化面試+試講+答辯”三大內容,實戰通關!試聽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