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福建省統一命題考試
教育心理學(小學及以下)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具有獨立的理論體系的學科形成于( )
A.20世紀20年代以前
B.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末
C.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紀80年代以后
2.個體早期生命中有一個較短暫的對某種刺激特別敏感的時期,過了這一時期,同樣的刺激對之影響很小或沒有影響,這一時期稱為( )
A.關鍵期
B.守恒期
C.轉折期
D.過渡期
3.強調知識并不是對現實的準確表征,它只是一種解釋、一種假設,它并不是問題自最終答案。這是下列哪一學習理論的觀點( )
A.有意義接受
B.認知結構
C.建構主義
D.聯結
4.在講果實的概念時,除選可食的果實(如蘋果、西紅柿、花生等)外,還選擇一些不可食的果實(如橡樹子、棉籽等),這是利用了( )
A.反例
B.變式
C.抽象
D.概括
5.心智技能形成中出聲的外部言語階段、不出聲的外部言語階段和內部言語階段可以合稱為下列哪一階段( )
A.原型定向
B.原型模仿
c.原型操作
D.原型內化
6.通過集體討論,使思維相互撞擊,迸發火花,達到集思廣益的效果。這是( )
A.發散思維訓練
B.推測與假設訓練
C.自我設計訓練
D.頭腦風暴訓練
7.道德判斷表現出相對功利取向階段表明其道德認識的發展水平處于( )
A.前習俗水平
B.習俗水平
C.后習俗水平
D.超習俗水平
8.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系統中,代表最低水平的認知學習結果的是( )
A.知識
B.領會
C.應用
D.評價
9.反映一份量表多次測驗在分數的穩定、一致的程度(包括在時間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內容和不同評分者之間的一致性)。這是指測驗的( )
A.效度
B.信度
C.區分度
D.難度
10.新教師更多關注課堂中發生的細節,專家教師則多談論學生對新材料的理解情況,很少談論課堂管理問題和自己的教學是否成功。這是反映二者在下列哪一方面的差異( )
A.課時計劃
B.教學過程
C.課后評價
D.教學策略
11.同一個體,不同心理的各組成成分的發展速度有所不同,達到成熟水平的時期不盡相同,發展所需的最佳時期與條件也不同。這說明人的心理發展具有( )
A.階段性
B.順序性
C.差異性
D.不平衡性
12.主張運用發現法進行教學的教育心理學家是( )
A.奧蘇貝爾
B.布魯納
C.加涅
D.班杜拉
13.復習的次數并不是越多越好,效果最好的學習程度是( )
A.50%
B.100%
C.150%
D.200%
14.操作技能的特征表現為( )
A.客觀性、外顯性和展開性
B.客觀性、外顯性和簡縮性
C.觀念性、內潛性和簡縮性
D.客觀性、觀念性和內潛性
15.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是( )
A.發散思維
B.集中思維
C.輻合思維
D.形象思維
16.根據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下列哪一程度的動機及其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學習效果的提高( )
A.極低程度
8.較低程度
C.中等程度
D.最高程度
17.下列心理評估方法中,屬于標準化方法的是( )
A.評估性會談
B.觀察法
C.自述法
D.心理測驗
18.課堂里某些占優勢的態度與情感的綜合狀態,稱為( )
A.課堂紀律
B.課堂氣氛
C.群體規范
D.群體動力
19.某教師時常關注“學生喜歡我嗎?”, “同事們如何看我?” “領導是否覺得我干得不錯”等問題,反映出其成長處于( )
A.關注生存階段
B.關注情境階段
C.關注學生階段
D.關注任務階段
20.艾里斯的理性情緒輔導方法的ABCDE步驟中,D指的是( )
A.誘發性事件
B.信念
C.情緒結果
D.駁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