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l8分,共36分)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30.材料:
今天的語文課是一堂公開課。按平時上課的慣例,我應該依學號順序抽一名學生進行課前“一分鐘講演”。直到上課鈴響起時,我還在猶豫,今天的公開課是否取消這個“節目”。因為這次講演恰好輪到魏霞,而她是一個說話結結巴巴、性格膽小的女同學,如果她沒說好,豈不是“煞”了我這堂公開課的“風景”?
但是,不客我多想,當師生互相問好以后,我正準備直接講課時,魏霞同學竟然舉起手并用哆嗦的聲音說:“李……老師,今天……該我……講演……”我只好讓她走上講臺講演,內容是報告當天的新聞。她的聲音照樣結結巴巴,但比平時要稍微大聲一些,而且看得出來,她事前做了相當認真的準備。僅憑這一點,我就應該鼓勵她,而且相信她會受到鼓舞的。
正當我準備熱情洋溢地表揚她一番時,我腦子里突然轉了一個彎,何不把我個人對她的表揚變成全班同學對她的贊賞呢?于是,我有意問全班同學:“比起過去,魏霞同學的進步大不大啊?”
“大!”同學們一致說。
“好!那就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對魏霞的進步表示祝賀!”教室里響起了一片掌聲。
來自同學們的鼓勵讓魏霞振奮,此后她課堂上主動發言的次數也越來越多了。
問題:
請你對該案例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原則進行簡要分析。(18分)
李老師的做法是其自身教育機智的體現,符合新課改“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有助于學生的主動、健康、全面發展。
(1)教育“以人為本”就是要求教師的一切教育教學活動都是為了滿足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案例中的老師設置“一分鐘講演”活動就是為了鍛煉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是有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行為。面對魏霞這一平時發展暫時落后的學生,李老師給予其主動講演的機會,報以充分的鼓勵和贊賞,不僅照顧了學生的人格尊嚴。滿足了學生的發展需求,還對全體學生起到了教育意義。從教師角度來說,李老師的靈機一動也是發揮教師勞動創造性的表現,體現了較高的教育機智。
(2)在教育原則方面,李老師較好地應用了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和平行教育原則。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是指在教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發揚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克服消極因素。案例中的魏霞同學,有積極主動表現自我的意愿,有著較高的主動性,李老師堅持正面教育,發現學生的進步,以表揚、激勵為主,因勢利導地調動了這名學生的積極性,最終促使該學生進步。
平行教育是指既通過對集體的教育去影響個人,又通過對個人的教育去影響集體。案例中的李老師通過全班學生對魏霞的贊賞和肯定,讓魏霞受到鼓勵,在課堂上更加積極主動。與此同時,這種行為能夠在全班范圍內形成尊重他人、幫助他人進步的良好輿論和風氣,促使整個班集體健康、和諧發展。
31.材料:
學生黎明和曉紅有以下一段對話:
黎明:“你說奇怪不奇怪,我感覺自己得了健忘癥,有時候剛學完的東西馬上就忘了。”
曉紅:“我比你好點.起碼我早上剛起來和晚上睡覺之前腦子記東西還是很快的。”
黎明:“我感覺記憶是個怪東西,有時候情緒一緊張,就會忘掉內容。上次考試,我想著媽媽一直想讓我考前三,結果一緊張,好多東西都想不起來了,但一出來考場就想起來了。”
曉紅:“可不是嘛。我上次考試碰到一道很簡單的題目卻怎么想都想不起來。下課同學一提醒,我就立即回憶起來了。”
問題:
(1)請你用遺忘的相關理論來解釋以上現象。(9分)
(2)如何利用遺忘規律防止遺忘的產生?(9分)
(1)材料中涉及了遺忘規律——學習之后遺忘立即產生。還涉及了遺忘的理論——干擾學說、動機學說、提取失敗學說。
首先,體現了遺忘曲線規律即學習之后遺忘立即產生。材料中黎明說,學完就忘,實際上就是學習之后遺忘立即產生了。
其次,體現了遺忘的干擾學說。曉紅說,早晚記憶好,實際上早上學習效果好是因為缺少前攝抑制.晚上睡覺之前學習效果好是因為缺少倒攝抑制。
再次,體現了遺忘的動機學說。黎明說,考試一緊張就忘掉知識,實際上就是由于情緒或者壓抑造成的遺忘。
最后,體現了遺忘的提取失敗學說。曉紅說,自己記得一些簡單的題目,說明并沒有真正遺忘,而一經提示就想起來了,說明這是缺少適當的提取線索導致的遺忘。
綜上,只有充分理解和運用遺忘規律,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復習。
(2)防止遺忘產生的方法:
①及時復習,經常復習。
②合理分配復習時間。
③做到分散復習與集中復習相結合。
④反復閱讀與試圖回憶相結合。
⑤復習方法要多樣化。
⑥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復習。
下載233網校APP獲取備考沖刺資料
估分對答案:2019下半年教師資格證真題及答案
如何高效備考?233網校助你快速突破考試重難點,直擊核心考點,點擊查看>>
答疑解惑:添加小編微信個人號【ks233wx3】,或關注微信公眾號【jiaoshi_233】搜索微信公眾號“233教師資格證考試”,關注即可一對一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