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反映失業程度的指標有兩個:失業率和失業持續期。失業率是失業人數占社會勞動力人數(經濟活動人口)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為:

失業率可按性別、年齡、所受教育程度等分組資料計算。按某一標志計算時,分母應與分子的范圍相一致,所計算出的失業率可以反映某一特定群體的失業程度。若分母仍為社會勞動力總數,將各組失業率求和,則可得到總失業率。
失業持續期是指失業者處于失業狀態的持續時間,一般以周(星期)為時間單位,通常計算平均失業持續期,即將所有失業者的失業持續時間求和,然后除以失業人數。其計算公式為:

平均失業持續期的長度是反映失業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平均失業持續期相對地短,一般來說,此類失業為正常失業,它反映了經濟的報考性;如果在失業率相同的情況下,平均失業持續期延長,則表明勞動力市場中存在長期失業者。為清楚地理解平均失業持續期在度量失業程度中的意義,我們可以對勞動力市場的存量和流量進行分析。面對勞動力市場,人們可以有三種身份,即就業者、失業者和非勞動力三種狀態。而三種狀態的相互轉換,會發生六種變換。這六種變換可以通過圖l~5進行觀察:就業狀態一失業狀態,就業狀態一非勞動力,失業狀態一就業狀態,失業狀態一非勞動力,非勞動力一就業狀態,非勞動力一失業狀態。由于這些變動,處于失業的人是變化著的,但失業率可能不變。

利用平均失業持續期指標以及對勞動力市場存量一流量的分析可計算年失業率,其公式為:

年失業率取決于失業人數所占社會勞動力的比例和平均失業持續期。由此可見,同為4%的年失業率,既可以是所有的社會勞動力在一年中有4%的時間(2.08個星期)處于失業狀態,也可以是有4%的社會勞動力在一年當中均處于失業狀態而成為長期失業者。顯然,后者的失業狀態要比前者嚴重。
如前所述,失業現象既包括正常失業,也包括非正常失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既然要使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發揮基礎性作用,上述兩大類失業就有其存在的必然性。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但另一方面,無論是何種類型的失業,都給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家庭的和社會的負面影響。
其一,失業造成家庭生活困難。就業是勞動者賴以謀生的基礎,當勞動者處于失業狀態時,其勞動力價值無法實現,無法通過勞動獲得勞動報酬。特別是長期失業者,一旦失業持續期超過領取失業救濟金的資格標準(24周或其他時間標準),失業救濟金即會被取消,從而不得不求助于社會救濟,成為社會救濟的對象。
其二,失業是勞動力資源浪費的典型形式。勞動力不能投人到生產過程中去,這就直接堵塞了創造新價值的道路,阻礙了國民收入的增長。勞動力資源的浪費不僅是當前勞動的浪費,而且是積累勞動的浪費,是多重的浪費。
其三,失業直接影響勞動者精神需要的滿足程度。失業及喪失勞動收入,使失業者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直接影響著失業者的生活方式和社會交往方式,阻礙著勞動者精神需要的滿足。
失業的負面影響是多方面的,特別是非正常失業更是如此。正因為如此,社會各界都將降低失業率作為一個極其重要的社會政策目標而加以研究。
教材目錄: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基礎知識教材目錄(第三版)|
歷年真題:人力資源管理師歷年真題一級/二級/三級/四級
課程輔導:為方便廣大學員充分備考,233網校“2014年人力資源管理師HD高清課件”開始招生,輔導課程:VIP班,套餐班,精講班,預測班,應用技巧班。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