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D[解析]班級是學校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的,將年齡和知識程度相近的學生編班分級而形成的,是開展教學工作的基本單位。
2.A[解析]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率先正式使用“班級”一詞。
3.C[解析]班級管理的對象是班級中的各種管理資源,主要是學生。
4.A[解析]通過制定和執行規章制度去管理班級的經常性活動是班級的常規管理。
5.D[解析]班級民主管理的實質是全體學生參加班級全程管理,讓每個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
6.D[解析]班級文化是集體問題,教師和個別學生的親密關系不包含在內…… 7.A[解析]班級組織管理工作要在班主任和學生的互動中實現。班主任要負起協調各種教育力量的責任。
8.C[解析]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對班級組織進行了論證,闡述了班級管理的優勢,奠定了班級組織的理論基礎。
9.B[解析]見大綱對班級組織的發展的論述。
10.B[解析]見大綱中對班級管理功能的論述……
11.A[解析]美國管理學家德魯克提出目標管理。
12.D[解析]為了確保學生的持久發展,現代班級管理強調以學生為核心,建立一套能夠持久地激發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的管理機制。
13.B[解析]班集體是學生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最好載體。
14.D[解析]班級建設設計以班級建設目標的制定最為重要。
15.A[解析]學生只有通過交往才能認識同學,發展自己的人際關系。
16.D[解析]班集體有助于形成學生的群體意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與適應能力,這些要通過集體教育來實現。
17.D[解析]我國學校教育對班主任工作考評和教學成績掛鉤,導致當前班級管理實踐中,“教學中心”和“集體中心”的領導方式運用比較多。
18.A[解析]班主任的工作對象是學生,了解研究學生是他工作的中心環節。
19.D[解析]教學是學校工作的中心,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基本途徑,其他工作要圍繞教學來開展。班級組織的產生也是為了更有效地實施教學活動。
二、多項選擇題
1.ABCDE[解析]班級管理是教師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帶領班級學生,對班級中的各種資源進行計劃、組織、協調、控制,以實現教育目標的組織活動過程。
2.ABD[解析]班級目標是一定時期內班級所期望達到的境界,它的設計要依據國家、學校、班級群體三方面實際水平。
3.ABCE[解析]班級管理主要包括四種模式:常規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和目標管理。
4.BCD[解析]班主任領導影響力體現為職權影響力和個性影響力,AE屬職權影響力。
5.ABDE[解析]一個班的學生群體還不能稱為班集體。班集體形成的基礎是成員具有明確的共同目標。并且具有一定的組織結構,有共同生活的準則,集體中存在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圍。
6.ABCD[解析]良好的班風是一個班集體輿論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風氣。教師應通過各種方法和手段來樹立。
7.ABCD[解析]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扮演多種角色。從班集體的建立到管理,都起到重要作用。
8.ABC[解析]以學生為本的班級管理機制要求滿足學生發展需要,確立學生在班級中的主體地位。訓練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