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非判斷題
1.√
【解析】略。
2.×
【解析】最早的小學產生于殷周時期,題干所指是近代小學的開始。
3.×
【解析】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4.×
【解析】這是道家的教育主張。
5.×
【解析】教育只有人類社會才有,動物界沒有教育,所以教育是人類特有的社會現象。6.×
【解析】嚴格意義上的學校教育系統在19世紀下半期基本形成。
7.×
【解析】世界上第一項義務教育法是德國在1619年頒布的。
8.×
【解析】題干的觀點是威爾遜的主張。
9.×
【解析】學生有獲得公正評價權,在學業期滿后有獲得相應的學業成績證明和畢業證書的權利,學校不得隨意扣發。
10.×
【解析】研究型課程注重的是學生的探究態度與能力。
11.×
【解析】這是思孟學派觀點,他們在孔子的“學一思一行”的基礎上形成了這樣的認識。
12.×
【解析】上好課的先決條件是備好課。
13.×
【解析】提出“泛智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夸美紐斯。
14.×
【解析】普及義務教育始于資本主義社會。
15.√
【解析】略。
四、情境分析題
(一)1.ABD 2.ABCD
(二)ABCD
特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