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非判斷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1.上課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 )
2.德育的個體發展功能的發揮應注意強調德育的外在強制性。( )
3.班級是學校中開展各類活動的最基本的基礎組織,是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學計劃和教育要求組織起來的學生群體。( )
4.在我國,課程具體表現為課程計劃、學科課程標準和教科書。( )
5.一份教案的核心是規劃板書內容。( )
6.個別教學制強調教學過程的標準、同步、統一,難以完全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不利于因材施教。( )
7.教學組織形式是指為了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一定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教學組織形式是固定不變的。( )
8.陶冶法是通過創設良好的情境,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品德的方法,包括人格感化、環境陶冶和藝術陶冶等。( )
9.德育內容決定了德育目標。( )
10.教學具有教育性,這是由洛克最先提出來的。( )
11.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生,是教育實踐活動的對象。( )
12.學校教育是萬能的。( )
13.分組教學最顯著的優點在于它更切合學生個人的水平和特點,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養。( )
14.一節課成敗的基本標準是看教學方法是否得當。( )
15.衡量人們思想品德高低好壞的根本標志是道德情感。( )
四、情境分析題(共25分)
(一)(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
課堂上有位學生指出老師對某個問題的解釋有誤,老師當時就惱怒起來:“某某同學,算你厲害,老師不如你,以后老師的課就由你來上好了!”全班同學隨老師一起嘲笑起這位學生,該生從此在課堂上不能發現問題,不能主動回答問題了。
1.這位老師的做法有哪些不當之處?( )[不定項選擇題]
A.不尊重學生
B.過于自信
C.對待質疑學生一棒喝退
D.嚴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這位老師的行為違反了下列哪些教學原則?( )[不定項選擇題]
A.教師主導性與學生自覺性相結合
B.創造民主的教學環境
C.鞏固性原則
D.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二)(本大題共2小題,第1小題6分,第2小題7分,共13分)
去年,學校領導分配我做一個全校倒數的四年級的班主任。愉快的接受任務后,我發現該班三年級時班主任自己安排的班長陳明同學并不受學生歡迎。調查了解之后發現,該同學對老師和同學要兩幅面孔。老師不在教室時用教棒敲桌子,用教棒打人,經常鬧的教室里哄堂大笑。而老師在時,則十分順從。了解到這些情況之后,我決定采用學生自薦、民主選取的方法競選班長。
經過自薦、演講、全體同學民意測評等競選程序后,班上的“調皮大王”唐靜被大家一致推選為班長。他上任后,一改調皮大王的形象,帶領全班同學擰成一股繩,班級各項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班級秩序井然。學期結束時,我班被評為學校“優秀班級”。
1.你是否贊成這位老師的做法?( )[單選題]
A.贊成
B.不贊成
2.材料中這位老師的做法對我們有何啟示?( )[不定項選擇題]
A.班主任方方面面給安排妥當,學生當家作主的愿望不能實現,必然使他們的熱情降低
B.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少一些包辦,多給學生自主選擇的機會,班級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少一些壓制,多給學生一些民主
D.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少一些否定,多給學生一些肯定
在線測試:
特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