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學教育目的的客觀依據是( )的發展水平。
A.我國的國情
B.社會政治
C.經濟
D.文化
2.我國法律規定保護少年兒童的權利主要有( )。
A.生存的權利
B.受教育的權利
C.安全的權利
D.受尊重的權利
E.平等娛樂的權利
3.良好的師生交往關系應該是( )。
A.合作
B.友愛
C.民主
D.平等
4.班主任了解學生的方法有( )。
A.觀察法
B.談話法
C.書面材料和學生作品分析法
D.調查訪問
5.蘇格拉底的教學法包括( )。
A.定義
B.思索
C.蘇格拉底諷刺
D.助產術
E.啟發
6.教師考核應注意遵循下列哪些原則以利于教師積極性、創造性的調動,增強教師的事業心、責任心?( )
A.科學性原則
B.客觀性原則
C.公正性原則
D.準確性原則
E.激勵性原則
7.學校文化最終要表達以下哪些內容?( )
A.對人性的理解
B.對集體的看法
C.對學習、工作的態度
D.對學校功能及社會責任的理解
E.教育的理想與追求
8.學校咨詢活動應遵循哪些咨詢原則?( )
A.積極關注和信任來訪學生
B.充分支持和鼓勵來訪學生
C.注重來訪學生的主動參與
D.嚴格為來訪學生保密
E.澄清和評估問題
9.建立學生自主性探索學習基礎上的課程,具體結構以單元的形式最為適宜,每一單元至少包括以下哪幾個部分?( )
A.主題
B.練習題
C.任務
D.教科書
E.評價標準
10.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有別于其他社會制度,概括起來有以下哪幾方面?( )
A.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學生都可以獲得全面發展
B.以馬克思主義的全面發展學說為指導思想
C.教育目的有鮮明的政治方向
D.優越的社會制度保證教育的極高的社會效益
E.堅持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
三、是非判斷題(本大題共l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課程設計包括兩方面:一是課程體系結構整體的編制,二是具體課程的編制。( )
2.受教育者是德育的對象,在德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
3.疏導原則指進行德育時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
4.班級管理是以班主任為中心的管理。( )
5.班主任對所有的學生應一視同仁,采取統一的教育方法。( )
6.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教育目的的制定都受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的影響。( )
7.小學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矛盾。( )
8.小學生的思維處于具體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階段。( )
9.教學是傳授系統知識,促進學生發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
10.17世紀捷克教育家赫爾巴特認為一切知識都從感官的知覺開始,主張把教學建立在感覺活動的基礎上。( )
11.系統的學校教育制度是伴隨著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和現代學校教育的誕生而產生的。( )
12.真正為課程論建立起心理學基礎的人是盧梭。( )
13.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特征是學校的產生。( )
14.教材就是指教科書。( )
15.教材是唯一的課程資源。( )
考前都關注什么?
江西省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 江西教師資格證考試,題目做會100%通關
熱點專題:江西考點速記,做題看試卷 江西題型強化練習 巔峰沖刺
教師資格證VIP班: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8年培訓經驗,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點擊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