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論述題
1.皮亞杰的兒童智慧發展理論,把智慧、認識、思維作為同義語,認為階段的概念包括三個基本點:前后階段順序不變,但可加速或推遲;每個階段有相對穩定的認知結構,決定該階段的主要行為模式;各階段前后連續,每個階段的結構是整合的,有整體性。提出兒童智慧發展分三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運算階段。7歲前處于前兩個階段。
(1)第一個階段是感知運動階段。這是兒童智力發展的萌芽階段,只能靠感知和動作適應外界環境。①反射練習階段:天生的無條件反射帶有練習因素的不斷重復;天生的反射通過練習而鞏固;天生的反射得到發展。②最初習慣階段,又稱初級循環反應階段:形成條件反射即習得性動作;初級的習得性動作變成自動性的動作,稱為習慣性動作或初級的循環反應。③有目的動作形成階段,又稱二級循環階段:視動協調后進人這一階段,嬰兒開始抓弄所見到的一切物體;動作、興趣相互影響,出現“循環反應”。④方法與目的的分化與協調階段:動作目的和方法開始分化,動作明顯地表現出它是達到目的的方法;動作目的與方法之間開始協調。⑤感知運動智慧階段,又稱三級循環階段:能在偶然中發現新方法,已開始探索達到目的新手段;對偶然動作結果發生興趣,開始對這種情境反復試驗,不斷變換方法,試驗方法似乎帶有系統性。⑥智慧綜合階段,感知運動階段的終結和向前運算階段過渡:用外部動作尋找新方法;用頭腦內部的動作達到突然理解和頓悟。
(2)第二個階段是前運算階段,又稱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動階段。這一階段可分為兩個小階段:①前概念階段(象征性階段)。幼兒思維開始運用象征性符號進行,出現表征功能。②直覺思維階段,又稱半邏輯思維。直覺思維既能反映事物的一些客觀邏輯,還能反映某些直接感知形象的理解。
(3)第三個階段是具體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前運算階段的主要區別有:①運算思維依概念進行,前運算思維依表象進行;②運算思維有可逆性,前運算思維具單向性;③運算思維具有守恒概念,前運算思維沒有守恒概念;④運算思維漸非中心化,前運算思維只是自我中心;⑤運算思維具靈活性,前運算思維具呆滯性、固定性、刻板性。
2.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性為主,抽象邏輯性開始萌芽。在幼兒期的每一個年齡段,其思維特點是不同的。
(1)幼兒初期的思維仍具有一定的直觀行動性。幼兒初期,即3歲左右,思維仍保留很大的直觀行動性。他們的思維活動離不開對事物的直接感知,并依賴于其自身的行動。這一時期,幼兒的思維依賴于一定的情境。他們所開展的游戲,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玩具和活動環境。玩具作為幼兒游戲的物質前提,在這一時期體現得最為突出。幼兒初期的思維離不開其自身的行動。這一時期,幼兒的思維活動常常與他們的動作相伴隨。在幼兒園小班初期的繪畫和游戲活動中,思維的直觀行動性表現得非常明顯。
(2)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主要特征。具體形象思維是運用已有的直觀形象(表象)解決問題的思維。進入幼兒中期,在一定的生活環境和教育條件下,幼兒的思維在前一階段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由以直觀行動思維為主逐漸發展到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
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主要表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①具體性。幼兒思維的內容是具體的。在思考問題時,幼兒總是借助于具體事物或具體事物的表象。幼兒容易掌握那些代表實際東西的概念,不容易掌握比較抽象的概念。典型的幼兒思維過程是,具體事物可以在眼前,也可以不在眼前,但頭腦中必須有事物的表象。例如,聽故事的時候,幼兒頭腦中必須有故事中人物的形象,才能理解故事。②形象性。幼兒思維的形象性,表現在幼兒依靠事物的形象來思維,幼兒的頭腦中充滿各種顏色和形狀事物的生動形象。具體性和形象性是具體形象思維的兩個最為突出的特點。③經驗性。幼兒的思維常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進行。例如,幼兒把熱水倒人魚缸中,問他為什么時,他說老師說了喝開水不生病,小魚也應該喝開水。④擬人性。幼兒往往把動物或一些物體當人來對待。他們賦予小動物或玩具以自己的行動經驗和思想感情,和它們說話,把它們當作好朋友。⑤表面性。幼兒思維只是根據具體接觸到的表面現象來進行,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聯系,而不是事物的本質聯系。由于幼兒的思維只是從事物的表面出發,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質,因此,幼兒思維常常具有片面性。⑥固定性。幼兒思維的具體性使幼兒的思維缺乏靈活性。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常常“認死理”。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期思維發展最主要的特征。這些特征在幼兒各種思維活動中都有表現,但是在不同的年齡,表現程度是有所不同的。
(3)幼兒晚期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幼兒初期,由于思維水平和生活經驗的局限,只能認識事物的外部特征。到了幼兒晚期,幼兒開始能夠對事物的一些本質特征進行初步的認識。六七歲以后,兒童的思維開始進入邏輯思維階段。抽象邏輯思維反映事物的本質特征,是指運用概念、根據事物的邏輯關系來進行的思維。它是靠語言進行的思維,是人類所特有的思維。幼兒階段只有抽象選擇思維的萌芽。
兒童思維發展的趨勢是由直觀行動思維發展到具體形象思維,最后發展到抽象邏輯思維。
3.人的思維與人的實踐活動分不開,幼兒的思維發展更是如此。幼兒的思維是在同周圍現實相互作用的活動中不斷發展起來的。因此,我們應該高度重視幼兒的各種活動,一方面,要針對幼兒思維的特點去組織幼兒的活動;另一方面,要有意識地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思維。
(1)幼兒概括能力的發展特征與幼兒的活動。幼兒思維概括能力的發展主要處于形象概括的水平。
幼兒的概括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概括的內容比較貧乏;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質的;概括不準確,概括的內涵不精確,只反映事物的表面特征,概括的外延不適當,往往過寬或過窄。
幼兒不易掌握事物的本質特征,在實際教育活動中,應該理解幼兒概括能力的發展特點,盡可能為幼兒提供易于理解的概念,在實際活動中發展幼兒的概括能力。
(2)問題情境與幼兒思維的發展。思維總是由于出現問題而產生。幼兒階段常常對許多事物表示好奇,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幼兒能否對事物進行思考、是否有思考的積極性,依賴于一定的問題情境;教師組織的活動能否成為幼兒的問題情境,這與問題情境的選擇有很大關系。如果問題很容易,幼兒不假思索就能解答,那么,這個問題就不能引起幼兒的思考活動。因此,為了發展幼兒的思維,教師所組織的活動一定要符合幼兒的思維水平,符合幼兒思維的特點。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幼兒思維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幼兒思維的不斷發展。
(3)幼兒的提問與幼兒的思維。由于提問是幼兒思維活動的積極表現,我們應該以積極的態度鼓勵幼兒提問,對幼兒的提問“聞問則喜”,為幼兒的思維活動創造寬松的氣氛,培養幼兒思維的熱情。
(4)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與幼兒的活動。①要為幼兒提供大量可以直接感知的玩具與活動材料。沒有充分的玩具、教具和活動材料,幼兒的活動將不會有效地開展。小班幼兒的游戲和活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游戲材料與玩具提供的水平。因此,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使幼兒的認識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應該有計劃、有目的、合理地提供活動的各種物質材料。②為幼兒提供活動與操作的條件與機會。③在活動的過程中為幼兒提供較多形象可愛的玩具、教具,可以有效地促進幼兒向具體形象思維水平過渡,并提高幼兒的形象思維能力。④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對事物的認識興趣。組織豐富的活動使幼兒在活動中積極思考問題。⑤具體形象性是幼兒思維的主要特征。因此,在組織幼兒活動時,一定要以此為基本出發點,這是幼兒園開展各種活動的前提。要通過各種活動豐富幼兒的表象,要重視幼兒在各種活動中所積累的感性經驗,使幼兒能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幼兒的思維特點決定了教師在為幼兒提供活動時要盡可能具體、形象、直觀化,要重視玩具、教具的鮮明、形象、生動性。
(5)在活動中發展幼兒的思維。①通過觀察,對具體事物進行分析綜合。幼兒處于具體形象思維發展階段,對事物的分析離不開事物的具體形象和具體特點。隨著語言在幼兒分析綜合中作用的增加,幼兒逐漸學會憑借語言在頭腦中分析綜合。②通過操作,對具體事物進行比較、分類。幼兒對物體比較能力發展的特點表現為:第一,幼兒初期還不善于找出物體之間相應的部分。例如比較兩幅圖中的兩個孩子,幼兒初期的兒童還不會對兩幅圖中兩個孩子的帽子進行比較、對兩個孩子手里拿著的東西進行比較等。他們會說:“這個小朋友戴著帽子,那個小朋友的手上拿著槍。”幼兒中期、晚期能夠逐漸找出物體的相應部分。第二,幼兒先學會找物體的不同處,再學會找物體的相同處,最后學會找物體的相似處。通過操作和對具體事物的比較,可以促進幼兒分類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