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論述題
1.創造性是根據一定的目的和任務,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具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個性品質。
(1)創造性與智力。創造性與智力的關系為有相關的非線性關系,基本關系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創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創造性,也可能有低創造性,高創造性者的智商一般不低。高智商雖非高創造性的充分條件,但卻是高創造性的必要條件。
(2)創造性與發散性思維。思維可以分為發散性思維和聚合性思維。發散性思維主要有三個基本特性,即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發散性思維是創造性的核心特征,發散性思維可為個體的創造性提供機會。
(3)創造性與人格。具有創造性的人不僅具有較強的創造力,而且還具有一些相應的人格特征與品質。如興趣廣泛,對新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目標專一,有毅力;獨立性強,有高度責任感;勤奮好學,孜孜不倦。
2.(1)高創造者的個性特征表現為:具有幽默感;有抱負和強烈的動機;能夠容忍模糊與錯誤;喜歡幻想;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具有獨立性。
(2)創造性個性的塑造策略一般有:①培養興趣,保護好奇心;②解決個體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③鼓勵獨立性和創新精神;④支持其敢于質疑和探索;⑤培養責任感。
3.培養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扎實的專業知識、良好的知識結構是有效解決特定領域問題的最重要條件之一。
(2)掌握問題解決的基本程序。在教學中教給學生一些通用的問題解決的方法和思維策略,會有效提高他們問題解決的能力。
(3)培養學生發現和識別問題的能力。注意訓練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并使他們搞清問題的來龍去脈及與其他知識點的聯系,以達到深刻地識別問題的目的。
(4)掌握問題解決的啟發式策略。經常采用的啟發式策略主要有:手段~目的分析法、逆推法、聯想法、簡化計劃法。
(5)考慮影響解決問題的因素。教師應讓學生了解習慣定勢、功能固著、醞釀效應,動機情緒、知識經驗、問題情境等對學生問題解決有什么影響,發揮這些因素的積極作用。采用主動的接受學習方式,輔以有指導的發現學習和主動解決問題的經驗,有分析、有批判地進行特定學科的教學,將會大大地提高解決有關該學科問題的能力。
4.(1)創設有利于創造性產生的適宜環境。①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教師應給學生創造一個能支持或容忍標新立異者或偏離常規思維者的環境;②給學生留有充分選擇的余地。在可能的條件下,應給學生一定的權利和機會,讓有創造性的學生有時間、有機會干自己想干的事,為創造性行為的產生提供機會;③改革考試制度與考試內容。應使考試真正成為選拔有能力、有創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試的形式、內容等方面都應考慮如何測評創造性的問題。
(2)注重創造性個性的塑造。①保護好奇心。好奇是創造活動的原動力,可以引發個體進行各種探索活動,應給予鼓勵和贊賞,不應忽視或譏諷;②解除個體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③鼓勵獨立性和創新精神。應重視學生與眾不同的見解、觀點并盡量采取多種形式支持學生以不同方式來理解事物;④重視非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非邏輯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成分,在各種創造活動中都起著重要作用,貫穿整個創造活動的始終;⑤給學生提供具有創造性的榜樣。
(3)開設培養創造性的課程,教授創造性思維策略。常用的方法有:④發散思維訓練。訓練發散思維的方法有多種,如用途擴散、結構擴攻、方法擴散與形態擴散等;②推測與假設訓練。這類訓練的主要目的是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對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學生深入思考,靈活應對;③自我設計訓練。教師應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和知識經驗,給他們提供某些必要的材料與工具,讓學生利用這些材料,動手去制作某種物品,學生通過實際的操作活動,完成自己的設計;④頭腦風暴訓練。通過集體討論,使思維相互撞擊,迸發火花,達到集思廣益的效果。
5.(1)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與質量。①幫助學生牢固地記憶知識;②提供多種變式,促進知識的概括;③重視知識間的聯系,建立網絡化結構。(2)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①結合具體學科,教授思維方法;②外化思路,進行顯性教學。(3)提供多種練習的機會。(4)培養思考問題的習慣。①鼓勵學生主動發現問題;②鼓勵學生多角度提出假設;③鼓勵自我評價與反思。
6.(1)樹立良好的教育觀念和注重教師的素質;(2)廣開思路,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要培養兒童廣開思路,遇到問題從多個角度來考慮的習慣,以提高兒童的創造力;(3)豐富想象力和快速聯想能力;(4)多利用原型啟發,發展類比推理;(5)培養創造性的人格品質。獨立的、靈活的、容納的、主動的人格的形成和發展有助于兒童創造性的形成和發展;(6)在學科教學中培養創造性。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課程是豐富多彩的,有語文、數學、自然、音樂、美術、手工、體育等,重視在這些學科學習和教學過程中的創造性培養是非常有意義的。
7.理解與表征問題。即把握住問題的性質和關鍵信息,并在頭腦中形成對該問題的初步印象。人們對于問題信息的表征常常決定了其能否解決此問題,或至少是能否正確的認識此問題。對問題的表征包括了對問題表面特點的認識,也包括了對問題深層特征的辨析,且后者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在具體學科問題的解決中,成績優秀的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比較完整,概念比較清晰,因而比成績欠好的學生能更有效地進行問題深層特征的辨析。影響學生正確表征問題的主要因素有:(1)不能有效的識別問題的相關信息,即找出相關信息,忽略無關的細節:(2)缺少某一問題領域的特定的知識;(3)太急于得出答案。
特別推薦:
2012年教育心理學考試各章節重點提示及章節習題(中小學通用)
2012年考試大-教師資格站“考試應用”,免費體驗中 ![]() | ||
在線模考 |
模擬試題、章節習題、真題、預測試卷等各種試題免費做! | |
報考訂閱 |
第一時間了解報名時間、報名入口、成績查詢等考試報考. | |
我的課程 |
隨時隨地學習,2012年HD高清課件全新上線,48小時免費試聽. | |
你問我答 |
對模考試題有疑問,或者在課程學習中遇到問題,都可以提問. | |
考試應用功能不斷添加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