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論述題
1.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有關課程;(2)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3)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4)結合班級、團隊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5)個別心理輔導或咨詢;(6)小組輔導。
2.(1)系統脫敏法是條件反射法與肌肉放松技術相結合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2)具體步驟為,治療者與求診者共同設計出一個能引起恐懼感的由輕到重的恐懼事物分級表,然后要求診者在放松的狀態下逐級訓練,想象恐懼事物同時放松,等恐懼感接近消失時,再升級想象更恐懼的內容。按恐懼事物分級表想象完成后,再過渡到真實事物的逐級訓練。(3)采用系統脫敏法治療時,掌握的要點有:第一,幫助求診者建立對治療的信心,要求求診者積極配合,堅持治療。第二,在引起焦慮的刺激參照時,要求求診者不發生任何回避行為或意向。因為回避能強化恐懼的心理生理反應。第三,每一次治療后,要與求診者進行討論,對其成功加以贊揚,以強化求診者適應性行為。
3.代幣療法的優點:(1)可以及時進行強化。預期行為發生后,往往很難給予立即的實物強化,代幣可以彌補這一時間上的延誤。(2)任何時間都可以用代幣來對預期行為進行強化。(3)使用代幣可以無需間斷地進行強化,從而彌補了有時候彌補行為需要持續一段時間、并按順序進行,而又不可能將實物強化物分割成很多部分來給予的缺陷。(4)使用代幣所需要的條件相對較少,從而有利于其他強化作用的發揮。(5)獲得實物獎勵,可能使獲獎者產生滿足感,從而降低強化的作用,而代幣可避免飽足感的產生。(6)代幣可滿足獲獎者對實物強化的不同偏好。(7)弗斯特等人發現,將多種強化實物結合,其作用可以累加。因此,采用可換取多種實物的代幣,較之單一的實物強化,其激勵作用更大。
4.(1)生理發育和心理發展速度不均衡的矛盾。小學生的生理發育和心理發展一般來說應當是同步進行的,但由于外部條件的制約和個體差異的影響,小學生的生理發育和心理發展在客觀上往往表現出發展速度不夠均衡的現象,心理的發展往往滯后于生理的發展,由此造成了一種矛盾。這一矛盾的出現顯然是由于環境、教育中的不利因素和個體心理中的非智力因素的薄弱方面造成的,從不同層面作出正確診斷,以便從中找出影響學生心理發展的主導因素,是幫助學生正確解決好這一矛盾的關鍵;(2)心理過程發展不協調的矛盾。小學生的心理過程,包括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本應得到協調發展。但就實際情況來看,小學生心理過程的發展往往出現不協調的局面。要么是認識過程的發展跟不上,導致行動上的盲目和情感發展方向上的偏離;要么是情感過程的發展跟不上,造成情感的脆弱和言與行的脫節。這種心理過程發展不協調的矛盾,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須隨時注意發現并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3)個性心理結構發展不完整的矛盾;(4)自我發展與外部要求不一致的矛盾。
5.影響小學兒童心理健康的因素有:(1)生物學因素。遺傳因素、病菌、病毒感染、大腦的外傷或化學物質、嚴重的軀體疾病或生理機能障礙等對小學兒童心理健康都有影響;(2)社會環境因素。社會環境影響心理健康、造成心理障礙的因素是很復雜的,也是多方面的。其中關系比較密切的有早期教育與家庭環境,生活事件與環境變遷。對個體早期發展的研究表明,那些在單調、貧乏環境中成長的嬰兒,其心理發展將受到阻礙,并且其潛能的發展會受到抑制。那些接受豐富的刺激、受到良好照顧的個體,在許許多多的測驗中將漸漸成為佼佼者。另外,兒童早期與父母的關系以及父母對兒童的態度,也是影響個體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生活事件指的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社會生活的變動,如入學、升學、結婚、親人亡故等。即使是中等水平的應激事件,如果它們連續發生,它們對個體抵抗力的影響就可以累加,也是很嚴重的。(3)個體心理因素:①心理沖突。心理沖突對個體的直接影響就是心理壓力,這種壓力往往會增加個體適應環境的困難,對生活和工作也產生不良的影響。如果這種沖突長期得不到解決,對個體的危害是非常大的;②特殊的人格特征。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格類型特征,它對人的心理健康有非常明顯的影響,特殊的人格特征往往成為導致某種心理障礙或精神病原因中的內在因素之一。
6.(1)幫助學生充分認識自己,正確評價自己,接納自己。小學生常出現兩種傾向,一是對自己估計過高,過于自信,事事處之“自我感覺良好”;另一種傾向是自我評價過低,過于自卑,以為自己“處處不如人”。這兩種極端傾向均對自我發展不利。(2)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特別是良好的同伴關系、師生關系和親子關系。通過人際交往,學生可以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增進溝通與理解,得到更多的社會支持。(3)幫助學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緒。要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緒,首先,要保持大腦的健康;其次,培養自己的各種興趣愛好,參加有益的娛樂活動;第三,學會調節情緒的方法。(4)幫助學生學習性心理的知識。學習性心理方面的知識,有助于學生對自身變化加深了解,從更好地適應身體的變化。(5)幫助學生認識求助心理咨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應注意以下方面:一是新生適應;二是智力發展問題;三是兒童學習疲勞的預防和輔導。生理疲勞包括肌肉組織和神經系統的疲勞。心理疲勞是指由心理因素如缺少興趣、厭煩、懈怠等所導致的工作效率下降。教師應注意做到:科學安排各科的課程、重視課堂教學的心理衛生、確保兒童的休息、睡眠等。(6)兒童學業不良的輔導。定期研討學業不良學生的學習問題,共同制定學校和家庭的幫助措施,并且相互督促執行。(7)問題行為的矯正輔導。第一,要把增強問題行為兒童的自信心作為矯正工作的中心環節。第二,要幫助兒童分析他們遭受挫折的主客觀原因,引導他們在克服困難中鍛煉意志、陶冶性格、增強對于挫折的耐受力。第三,引導該類兒童積極參加社交活動,培養他們樂觀開朗的情緒和重視友誼、互相幫助的意識,以逐步改變孤獨、郁悶的消極性格。第四,培養良好的興趣,改變兒童的消極的自我心態和個性傾向。
特別推薦:
2012年教育心理學考試各章節重點提示及章節習題(中小學通用)
2012年考試大-教師資格站“考試應用”,免費體驗中 ![]() | ||
在線模考 |
模擬試題、章節習題、真題、預測試卷等各種試題免費做! | |
報考訂閱 |
第一時間了解報名時間、報名入口、成績查詢等考試報考. | |
我的課程 |
隨時隨地學習,2012年HD高清課件全新上線,48小時免費試聽. | |
你問我答 |
對模考試題有疑問,或者在課程學習中遇到問題,都可以提問. | |
考試應用功能不斷添加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