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根據對松散群體的概念,選A。
2.D【解析】略。
3.A【解析】操作條件反射是斯金納提出的。
4.C【解析】題干中提到的是推測與假設訓練,是訓練創造性的一種方法。
5.D【解析】皮亞杰的道德發展階段論將兒童道德發展分為兩個階段。
6.D【解析】這種情況屬于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是人格障礙的一種類型。
7.D【解析】短時記憶的容量有限,一般為7±2個組塊。
8.D【解析】技能的學習要以程序性知識的掌握為前提。
9.A【解析】人的學習83%通過視覺。
10.A【解析】目標明確,個體按一定思維方式即可獲得答案的問題屬于有結構的問題。
11.A【解析】由態度認知的定義可知A項正確。
12.D【解析】心理困擾、障礙與心理疾病是習慣上人們對心理健康問題嚴重程度由低到高的論法。
13.B【解析】領會指把握所學材料的意義,它超越了單純的記憶,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14.D【解析】集體是群體發展的最高階段,成員的共同活動不僅對每個成員有個人意義,而且還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15.A【解析】可用排除法排除其他三個選項。
二、多項選擇題
1.CDE【解析】教學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社會環境兩個方面,前者涉及課堂自然條件、教學設施等,后者涉及課堂紀律、課堂氣氛、師生關系、校風、社會文化背景等。
2.ABC【解析】群體差異指不同群體之間的智力差異,包括性別、年齡、種族等的差異。智商分數與同齡團體的差異屬于個體差異。
3.ABDE【解析】學生學習不但要掌握知識、技能還要發展智能、培養行為習慣以及修養道德品質和促進人格的發展。
4.ADE【解析】動機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強化功能。
5.ACE【解析】教學內容結構化要體現事物的上下、并列、交叉等關系。
6.ABCD【解析】略。
7.ABC【解析】創造性思維有三個主要特征:獨創性、流暢性和變通性。
8.BCD【解析】對于兒童和青少年尤為重要的道德情感是義務感、責任感和羞恥感。
9.ABD【解析】評定量表、項目考核表、軼事記錄是觀察法常用的記錄方式。
10.ABCD【解析】做好理輔導工作,必須遵循的原則有面向全體學生原則、預防與發展相結合原則、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學生主體原則、個別化對待原則和整體性發展原則。
最新試題:
2012年江西省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心理學》模擬試題11套
歷年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