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非判斷題
1.√【解析】略。
2.×【解析】教師啟發學生進行自覺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問題的討論。
3.√【解析】略。
4.√【解析】略。
5.√【解析】略。
6.×【解析】這是斯金納的觀點,他認為人和動物的行為有兩類,應答性行為和操作性行為。
7.×【解析】品德的形成具有后天性,人的品德既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從他自身中產生和發展的,而是在后天的社會環境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8.×【解析】題干為合作學習的定義。
9.×【解析】掌握學習是由布盧姆等人提出的。
10.×【解析】烏申斯基被稱為“俄羅斯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
11.×【解析】20世紀20年代后,西方教育心理學主要吸取兒童心理學和心理預測的研究成果,從而擴充了自己的內容。
12.×【解析】1924年廖世承編寫了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
13.×【解析】人類的學習與學生的學習之間是一般與特殊的關系,學生的學習與人類的學習有共同之處,但又有其特點。
14.√【解析】略。
15.×【解析】程序性知識是關于“怎么做”的知識。
四、情境分析題
(一)1.B
2.ABCD
(二)1.B
2.AB
最新試題:
2012年江西省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育心理學》模擬試題11套
歷年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