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非判斷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1.斯金納認為強化的作用在于改變同類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 )
2.將學習失敗歸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足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
3.態度是一種內部準備狀態,而不是實際反應本身。( )
4.人格障礙是后天教養的結果。( )
5.社會學習理論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
6.實物直觀的優勢在于容易突出事物的本質要素和關鍵特征。( )
7.學習準備是指學生原有知識水平和心理發展對新的學習的適應性。( )
8.知識獲得的首要環節是知識直觀。( )
9.心智技能不必通過外部言語表現出來。( )
10.定勢對問題解決總是起積極作用。( )
11.處罰法能消除不良行為,強化法能培養新的適應行為。因此,兩者結合使用會更有效。( )
12.所有的行為變化都是由于學習引起的。( )
13.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須在定向的基礎上進行。( )
14.直接檢驗方式是檢驗假設的唯一方式。( )
15.價值辨析觀點更強調價值本身,而不強調價值觀的獲得過程。( )
四、情境分析題(共25分)
(一)(本大題共2小題。第1小題7分。第2小題6分。共13分)
白老師是高三(一)班和高三(二)的語文老師。他在開始學習新的閱讀課時,對高三(一)班的學生宣布兩點:第一,學完后測驗,以了解其閱讀成績;第二,兩周后要參加知識競賽,考查這個內容。而在高三(二)班忘記了提示這一點。結果發現,雖然第一次測驗的成績兩班沒有明顯的差異,但是知識競賽的時候,(一)班的成績顯著優于(二)班的成績。
1.該案例中體現了( )對學習效果的影響。[單選題]
A.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
B.學習者的主動性
C.學生的學習策略
D.練習
2.該案例給我們的提示是( )。[不定項選擇題]
A.教師應提供現行組織者
B.教師應要求學生為長遠目標而掌握材料
C.教師應組織學生及時復習
D.教師應注意激發學生的主動性
(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
小軍和小麗是同班同學。小麗的學習成績相"-5穩定,一般都在前十名內。而小軍的成績忽高忽低,有時在前十名,偶爾也會落后。班主任李老師和他倆談起報考志愿的時候,發現小麗傾向于選擇非常好的學校或者非常差的學校,但是小軍則喜歡選擇這二者中間的學校。
1.根據成就動機理論,小軍和小麗分別是( )。[單選題]
A.避免失敗者,力求成功者
B.避免失敗者,避免失敗者
C.力求成功者,避免失敗者
D.力求成功者,力求成功者
2.成功動機理論的提出者是( )。[單選題]
A.維納
B.班杜拉
C.奧斯本
D.阿特金森
最新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