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響態度與品德形成的內部條件是 ( )。
A.同伴群體
B.認知失調
C.態度定勢
D.道德認知
E.社會風氣
2.影響課堂氣氛的主要因素有 ( )。
A.教師的領導方式
B.教師對學生的期望
C.班級的規模
D.班級的性質
E.教師的情緒狀態
3.高中生自我意識發展具有的特點有 ( )。
A.獨立意識日趨強烈
B.自我評價成熟
C.強烈關心自己的個性成長
D.有較強的自尊心
E.道德意識得到高度發展
4.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是通過 ( )體現出來的。
A.知識觀
B. 教學觀
C.學習觀
D.教師觀
E.學生觀
5. 教學韻社會環境包括 ( )。
A.課堂紀律
B.課堂氣氛
C.教學設施
D.師生關系
E.同學關系
6.認知心理學把人的記憶系統分為 ( )。
A.瞬時記憶
B.形象記憶
C.短時記憶
D.邏輯記憶
E.長時記憶
7.20世紀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論廣為流傳,有關 ( )問題也進人了教育心理學領域。
A.教學測量
B.兒童的個性
C.兒童的社會適應性
D.教學評估
E.生理衛生
8.教師進行說服教育時,只提出正面材料的情況有 ( )。
A.對理解能力有限的低年級學生
B.對理解能力較高的高年級學生
C.學生沒有相反的觀點時
D.學生原本就有相反的觀點時
E.說服的任務是解決當務之急時
9.影響群體士氣的因素有( )。
A.群體成員的人數
B.對群體目標的贊同
C.對活動的滿意感
D.群體領導方式
E.和諧的人際關系
10.群體的功能是( )。
A.評價性功能
B.導向性功能
C.生產性功能
D.發動性功能
E.維持性功能
11.以下內容中能發生遷移的有( )。
A.知識學習
B.技能學習
C.行為規范學習
D.態度與情感學習
E.氣質遷移
12.根據知識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復雜程度,知識學習可以分為( )。
A.符號學習
B.上位學習
C.概念學習
D.下位學習
E.命題學習
13.心智技能與操作技能相比,具有( )特點。
A.對象的觀念性
B.動作的外顯性
C.執行的內潛性
D.運用的閉合性
E.結構的簡縮性
14.一般來說,學習策略可分為( )。
A.認知策略
B.元認知策略
C.資源管理策略
D.教學設計策略
E.學校領導策略
15.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是各種各樣的,研究者傾向于將其分為兩類,即( )。
A.有結構的問題
B.無結構的問題
C.創造性的問題
D.認知性的問題
E.一般性的問題
16.品德的心理結構包括( )。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規范
D.道德原則
E.道德行為
17.抑郁癥的表現是( )。
A.情緒消極
B.消極的認識傾向
C.動機缺失、被動
D.軀體上疲勞、失眠
E.畢活的壓力
18.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 ( ) 方式來引起學生的注意。
A.激發求知欲
B.提示教學目標
C.變化教學情境
D.評定學習結果
E.配合學生經驗
19.群體規范是約束群體內成員的行為準則,包括( )。
A.成文的正式規范
B.口頭約定的規范
C.約定俗成的規范
D.不成文的非正式規范
E.潛意識遵循的規范
20.非測驗的評價技術有 ( )。
A.案卷分析
B.標準化成就測驗
C.觀察
D.情感評價
E.自編測驗
您還可以看一下>>